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表面活性剂在干洗毛料服装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2日

戴飞

干洗是指织物在有机溶剂(干洗溶剂)中进行洗涤去污,尤其对于高档的毛料服装更是重要的洗涤方法。目前常用的干洗溶剂都采用氯化烃类化合物(工业级溶剂);美国以1,1,1-三氯乙烷为主,而欧洲和我国则使用四氯乙。上述干洗剂对服装上的油溶性污垢均有很强的去除能力,并能有效去除颗粒状固体;但对水溶性垢去除能力则很差,在干洗过程中还会发生污垢去除差和污垢再沾污等原因,干洗后的服装给人的印象是洗得不干净。为提高干洗剂的洗涤质量,可在常规干洗剂中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和少量水以提高洗净率。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但可以去除水溶性污垢,还能有效防止污垢在织物上的再沉淀。这是由于在非水体系中,质点在分散介质中比较稳定的悬浮分散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吸附于固体表面时,极性部分朝向有机溶剂,从而在固体表面形成一层空间阻碍保护层,防止了质点聚集后再沉淀于纺织品表面。

表面活性剂应选择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如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钠(或胺盐)、琥珀酸磺酸钠及聚氧乙烯化的磷酸酯、酰胺、烷基酚等。据文献报道,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洗涤效果超过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效果。一般比例为四氯乙烯100毫升,加0.5克的表面貌一新活性剂。加入四氯乙烯后加表面活性剂,边加边搅拌,只有在溶解状态,表面活性剂才能发挥作用。

加入少量的水,则可使质点及纺织品表面水化,从而易于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发挥作用,有利于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另外,在非水体系,表面活性剂形成胶团时,少量的水及水溶性污垢被同时加溶于胶团的内部。若无水存在,则水溶性污垢很难从纺织品表面去除。在干洗剂中加入高达3%的表面活性剂,并不增加水溶性盐类的去除量,再加入少量水后,水溶性盐类的去除量则大幅度提高。

加入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溶性污垢的去除率,使织物在干洗过程中不仅能去除油溶性污垢和固体颗粒,而且能去除水溶性污垢,使去污效果明显提高。一般

说来,水的加入量不得超过织物重的5%,否则会使织物产生缩水、缩绒等不良现象。水的用量最好在0.5%~2%之间。当100毫升四氯乙烯中加入0.5毫升水时,可保证干洗剂为透明状态,不分层。此时水的加溶量为1.87%。如果加水量过大,干洗剂转为乳液状态,将严重影响干洗剂的外观.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