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表面活性剂的分析及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9日

在服装染化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起到了胶束增效的特殊作用。然而,在胶束包合络合物形成时,表面活性剂,不但具有其它化学试剂不可替代的增溶、增敏、增稳等化学功能作用,而且在胶束区内又能破坏胶束包合络合物的稳定与平衡,而导致褪色等负面效应。因此,在服装染化反应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利害各半的性能十分突出,必须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作用,方能掌握服装染化终端反应机理。

一、 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性能

(一)、表面活性剂,在非有机溶剂萃取、可溶固定相富集及其它胶束组分的参与分离。 在服装染化反应的研究中,析相液萃取,是以胶束水溶液的两相出现或相分离为基础,分为“浊点”和“凝聚体”两类。前者用的是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者则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是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浊点”特性,待温度到达浊点以上后,体系分为胶束相和水相,增溶的目标成分随胶束相分出,可富集5-30倍。例如:用Ni2+—TAN[1—(2—噻唑偶氮)—2萘酚]—TrieonX—100体系,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95℃(10-2mol/L此表面活性剂,浊点为70℃)热30min即析相完全;吸尽上层水相,冷却胶束相,调至合适重量或体积,用光度法测定。为避免浊点太高引起热不稳定物的分解,可用浊点低的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壬酚(7,5)醚(PONPE-7.5,浊点约30℃)、TritonX-114(浊点23-26℃)等用以分离,富集VI-PAN测定染化液中染料基团和金属离子的变化。 表面活性剂具有可变性作用。例如:使用两性表面活性剂3-(壬基二甲基铵)丙基硫酸盐和3-(癸基三甲基铵)丙基硫酸盐等,其胶束溶液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似,亦可发生析相作用,用于富集几种重要疏水性化合物

,如甾族激素等,可以从亲水性的色素C萃取蛋白质纤维中的紫红质。还可用几种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液以降低浊点,实现室温析相。如用等量的聚氧乙烯十二醇醚(4,5)和聚氧乙烯十二烷醇醚(8)混合液,从胶束水体中富集含氯芳烃杂物。合成含螯合基团,如4-氨基水杨酸的不同碳原子数烷基链的化合物,其憎水链愈长时析相作用愈好,它们适宜富集特定的金属离子。 表面活性剂具有体系改进性。用表面活性剂,可使盐析效应降低浊点,在TrieonX-100溶液中加入KOH,NaOH,Na3PO4,Na2SO4和(NH4)2SO4为盐析剂,使析相可在室温下进行,对生物卟啉和金属卟啉,析相率达99%。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OH-对浊点的降低最有效,是由于促进通过氢链结合的水分子的自我聚合,使水的结构紧密,溶剂化能力降低。所用的阳离子应为Na+、K+或Li+,这是根据阳离子螯合作用机理,阳离子能螯合聚氧乙烯的螺旋结构内的氧原子上而被萃取,析相用的阴离子则位于螺旋线外,从而使得析相成分———胶束络合物更为稳定。并可使甲氧氯、苯、胺及多环芳烃富集。这亦是服装染化终端反应中,做为客体的表面活性剂发挥正面效应的基本机理。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