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双氧水又称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纺织、造纸、化工、轻工、医药、电子、食品、环保等领域应用广泛。工业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当温度升高或紫外线照射时,分解速度加快,遇到灰尘、重金属离子或碱性物质时,发生剧烈分解,放出大量氧和热,严重时会发生爆炸。过氧化氢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与各类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且制备无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的原料。由于其优良的氧化性能,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能破坏有机色素分子中的共轭体系而消色,因此被广泛地用作纺织、造纸等行业的漂白剂。目前我国双氧水产品分工业级、试剂级、医药级和电子级,浓度有27.5%、35%、50%和70%等多种规格。目前我国双氧水生产方法有蒽醌法和电解法两种。1986年以前电解法是我国双氧水生产的主要方法,由于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成本提高,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已逐渐被淘汰,但电解法生产的双氧水品质最高,可精制成高浓度产品,适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蒽醌法比电解法优越,具有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大、成本和能耗低以及“三废”易治理等多种优点。1987年以后,采用蒽醌法的双氧水产最就已超过电解法的产量。蒽醌法根据使用的催化剂不同又分为镍催化剂法和钯催化剂法,两种方法制取双氧水都要经过氢化、氧化、萃取、再生、净化等一系列过程,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的是镍催化剂悬浮床氢化器,后者使用的是钯催化剂固定床氢化器。后者与前者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短、氢化设备简单、催化剂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截止1999年底,国内有51个双氧水生产企业,大约66套生产装置,基本上是蒽醌法生产装置,其中钯催化剂固定床氢化工艺是最主要的生产工艺。双氧水生产发展相当迅速,而且趋于向大规模、高技术、自动化控制方向发展。其中DCS集散控制系统在其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和重要。<
双氧水的生产过程包含五个工序:氢化工序、氧化工序、萃取净化工序、后处理工序、工作液配制及回收工序:氢化工序把蒽醌转化蒽氢醌或四氢化蒽醌。氧化工序用空气中的氧直接氧化蒽氢醌和四氢化蒽氢醌,并转化为蒽醌、四氢化蒽醌,同时生成双氧水。萃取的作用是用无离子水从氧化液中萃取回收双氧水,生产一定浓度的双氧水溶液,该溶液再经过净化处理后,不仅降低有机碳的含量,而且生产27.5~35%的产品出售市场。萃取的萃余液经过后处理再生处理后进入下一个使用循环过程。其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三、控制方案
根据双氧水的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如下功能:1、实现各个单元操作的集中监控,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物理量的监测与控制。动态参数检测、控制必须准确、可靠。2、必要的遥控措施,对突发事件如停电等,系统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或需要的时候对一些关键的控制点(阀门、马达等)实施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