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唐菊
蚕丝和羊毛纤维是一种高分子生化材料, 具有非均一的、复杂的化学和物理结构, 它们都是蛋白质纤维, 其组成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活性染料染羊毛已经获得较大的成功, 现已开发出羊毛专用活性染料(二氟一氯嘧啶型染料)﹒ 本实验旨在通过蚕丝、羊毛和棉与活性染料的平行染色反应, 比较染色效果来了解毛用活性染料在蚕丝上的键合性能, 并对活性染料染蚕丝、羊毛和棉的内在区别做了初步的分析, 同时确定活性染料染蚕丝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蚕丝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和印花提供理论指导﹒
1 实验部分1﹒1 材料与试剂织物﹕平纹纯毛织物(120g/m2),真丝绸02双绉, 棉平纹细布﹒活性染料﹕黛棉丽艷红K-4BL,黛棉丽蓝 K-2RL, 黛棉丽金黄 K- 2R(商品染料)﹒助剂及其它药品﹕ 元明粉、平平加 O、209 净洗剂、氨水( 均为工业级), NaHCO3, Na2CO3( 均为分析纯), 缓冲溶液[1]﹒1﹒2 仪器与设备THZ-82恒温振荡器,722S分光光度计,SF600PLUS计算机测色配色仪,PB-N天平,PHS-3C精密pH计﹒1﹒3 实验方法1﹒3﹒1 染色工艺温度为 55 ℃、65 ℃、75 ℃, pH 值为 4、6﹒5 、8﹒5、10﹒5﹒ 在这些条件下, 进行蚕丝、羊毛和棉的平行染色实验﹒1﹒3﹒2 染液配方染料浓度2 %(o﹒w﹒f﹒),浴比1︰50,平平加0﹒5 g/L,元明粉40g/L,时间 120min﹒1﹒4 测试方法[2]1﹒4﹒1 上染率、固着率和总固着率的测定上染率的测定﹕ 先测染色前染液的吸光度, 染色结束后再测染色残液的吸光度, 然后按公式(1)计算上染率 E(%)﹒式中, A0 和 At 分别为原液和残液的吸光度﹒固着率的测定﹕ 固着率表示和纤维键合的染料占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总量的百分比﹒ 将染色后的织物一半用于皂煮, 一半烘干﹒
2 结果与讨论2﹒1 二氟一氯嘧啶型染料与蚕丝反应情况及与羊毛和棉的区别由表 1 的黛棉丽蓝 K- 2RL 染色数据可以看出﹕(1) 从上染率可以发现, pH 值对棉影响较大, 只有在硷性条件下棉织物才有较高的上染率﹔ 对真丝和羊毛而言, 在 pH 值 4 ̄10﹒5 之间, 均有较高的上染率﹒ (2)从固着率可知, 二氟一氯嘧啶型染料对蚕丝和羊毛在不同条件下均有较高的总固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