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提高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的工艺改进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8日

徐 顺 成

活性染料染色后,湿摩擦牢度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染料、水质、助剂、设备、水洗、固色、染色工艺设计的缺陷等原因。其表现在活性染料自身和水溶性浮色在湿态下摩擦转移,以及被染物表面有色纤维绒毛粒子在机械摩擦情况下的转移。提高活性染料的湿摩擦牢度的工艺改进如下:

一、 前处理工艺改进 棉织物及纱线的前处理现用工艺一般为直接氧漂。传统的氧漂工艺采用烧碱、双氧水、稳定剂、渗透剂等助剂,98℃,50~60分钟,氧漂中烧碱易损伤棉纤维,在高温、有空气存在的条件下,烧碱与棉纤维作用,能够导致棉纤维氧化,引起聚合度下降,造成纤维脆损、强力下降。棉纤维上的蜡质与烧碱溶液发生皂化反应,溶解,再经水洗而去除,造成织物、纱线失重率高,表面粗糙,手感粗硬。在染色后,由于织物纱线表面摩擦系数加大而影响湿摩擦牢度。 为了减少氧漂过程中的失重,织物表面粗糙,手感粗硬,宜采用温和型的非烧碱的氧漂工艺。采用氧漂特效助剂197+双氧水,在98~100℃,只需40~45分钟即可。若采用110℃,只需保温15~20分钟,由于氧漂特效助剂是一种复合型助剂,含有多种功能的助剂,可起到渗透、净洗、除油,坯布上的油蜡质可经乳化分散去除,毛效均匀一至,利于匀染、透染,避免了在使用烧碱的工艺中,由于织物对烧碱吸收的不均匀而造成的吸色不匀的条花。由于使用氧漂特效助剂197的氧漂,织物失重少,布面较烧碱工艺显得光滑,手感柔软,在湿摩擦时摩擦系数比碱工艺显著降低。

二、染色工艺的改进1. 漂染用水标准的制定与检验 在进行漂染工艺设计时,必须制定漂染用水的标准,并天天进行检测与公布并有效控制在标准之内。水质硬度高,染色时使浮色染料的水溶性基团形成难溶于水的色淀、影响浮色的去除。另外,硬水中的Ca2+、Mg2+离子与染料分子上的磺酸根离子反应,转变为不溶于水的磺酸钙和磺酸镁,减弱了染料的亲水性,使染料不易溶解和扩散,水洗时浮色不易洗

净,并且硬水中的Ca2+、Mg2+离子反应生成CaCO3、MgCO3等不溶性物质与染料结合形成色淀沉积在织物表面,造成被染物手感粗糙,增加了摩擦系数,使湿摩擦牢度降低。由此可见,从前处理到染色皂洗等湿处理加工全过程,必须使用标准化的软水。若水质暂时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可在水中加入多价螯合剂以络合Ca2+、Mg2+重金属离子。2. 染料的选用 活性染料的品种繁多,质量相差很大,选用符合染色质量标准的染料至关重要。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