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纺织浆料的应用概况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2日

通常,浆纱工艺是不能靠单一品种浆料的使用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根据经纱的品种、织物的规格与工艺要求来选择几种浆料并配以适当的比例使用。经纱上浆的浆料主要有聚乙烯醇(PVA)、丙烯酸类和淀粉及其变性淀粉三大类浆料。

聚乙烯醇、丙烯酸类浆料是合成浆料,具有优良的上浆特性,尤其对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纱的上浆有良好的效果,但他们又存在一定的缺点:PVA煮浆费时,并且浆液容易结皮,后道工序中的退浆废液在自然环境下不易降解,会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其回收利用工艺也不是很成熟,加之回收成本较高,因此,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已被限制使用,我国纺织行业也提倡少用或不用PVA上浆;而聚丙烯酸类浆料的价格相对又偏高,尤其是纯粹固体丙烯酸酯浆料的价格更。某些丙烯酸类浆料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及其盐类浆料吸湿性强的特点造成了浆纱的回潮率高,再粘性强的缺点使它们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加上市场上的产品大部分为液体,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此外,聚丙烯酸类浆料一般需和其他浆料配合使用。淀粉类浆料的上浆性能不如聚乙烯醇、丙烯酸类浆料,但资源充足,价格相对便宜,并且通过适当的变性处理后,可使淀粉的上浆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可部分替代合成浆料,这就使得专家们将目光逐步转向可生物降解的变性淀粉类浆料。

目前,我国每年耗用浆料量为25万吨左右,其中淀粉及其变性淀粉占70%,PVA占20%,丙烯酸类浆料及其它浆料约占10%左右。综合分析我国大部份棉纺织厂的上浆配方,浆料的使用结构大致如下:一般纯棉中粗号织物,大多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原淀粉为主,辅以少量的PVA或丙烯酸类浆料。纯棉细号高密织物上浆基本是60%变性淀粉配以30%~40%的PVA,或添加丙烯酸类浆料来提高浆液的粘附性和改善浆膜性能。涤/棉织物上浆基本上以PVA为主浆料,变性淀粉用量在30%~40%,再加入丙烯酸类浆料。 国外每年耗用浆料在约四、五十万吨左右,其

中淀粉占74%左右,PVA约占11%,丙烯酸类浆料为12%,其他浆料为3%以上。这十几年来,虽然新的合成浆料品种不断涌现,但在发展合成浆料的同时,也在大力开发变性淀粉浆料,如欧洲1980以前,浆料主要配比是50%的氧化淀粉或酸化淀粉、50%的PVA,1980年后浆料主要配比为70%的淀粉醚或淀粉酯、30%的PVA。1989后浆料主要配比为70-80%的淀粉酯或淀粉醚、5~10%的PVA、5~15%的聚丙烯酸酯。显而易见,以淀粉为主的上浆方法在国际上仍占很大比重。 可见,淀粉和变性淀粉仍是纺织上浆的主要浆料,并在纺织浆料中占主导地位。 淀粉在浆纱工序中作为浆料使用的历史最久、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它的优点是淀粉浆对亲水性的天然纤维有较好的粘附性、价廉易得、退浆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小等,但淀粉浆料也存在着不足,如流动性差、粘度热稳定性差、浆膜脆硬、浆液易凝胶等。随着新品种纤维的出现(尤其是疏水纤维的出现),织物品种的增多、织物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原淀粉的种种不足日益明显,其性质已不适合现今多品种、多规格产品上浆,要求有新型浆料代替原淀粉浆料。为了改善原淀粉的不足之处,使其获得新的特性或增加其某些功能性,在淀粉所具有的固有特性的基础上,利用一些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从而使它满足不同的经纱上浆的要求。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