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纺织浆料的现状及发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2日

经纱上浆是纺织生产中的一道关键工序,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高速织机的相继问世,纺织产品的更新换代,品种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纺织浆料也要日益更新,不断改善。 1 纺织浆料的应用现状 经纱上浆所用的浆料主要以淀粉、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类三大类为主体,不过随着各种新型浆料的涌现,如今可以把浆料归结为天然浆料、半合成浆料(含天然变性物)、合成浆料三大体系。 在国际市场上,淀粉浆料的用量约占浆料总用量的 74%,在美国全部采用变性淀粉,放弃了原淀粉;PVA 和丙烯酸类浆料分别约占 11%和 12%,其他浆料为 3%左右。经纱上浆的浆料结构为:一般纯棉织物以原淀粉或变性淀粉为主,而纯化纤及其混纺织物,则根据各国资源条件不同而不同,在日本以改性 PVA为主;在美国使用 PVA 和变性淀粉混和浆料,丙烯酸类浆料为辅助浆料;西欧国家以变性淀粉为主体浆料,丙烯酸类浆料为辅助浆料。这种浆料使用结构,既满足了浆纱质量的要求,又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国内,近 10 年来,变性淀粉得到了迅速发展,品种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淀粉浆料约占 70%,PVA 约占 20%,丙烯酸类浆料及其它浆料占 10%左右。我国浆料的使用结构比较复杂,一般纯棉中高特织物大多采用原淀粉或变性淀粉为主,辅以少量 PVA 或丙烯酸类浆料,纯棉低特高密织物采用变形淀粉与 PVA混和浆料,有些以 PVA 为主体浆料,一般为浆料总量 60%左右,变性淀粉为30-40%,再辅以丙烯酸类浆料;有些以变性淀粉为主体浆料,一般为浆料总量的 60%,PVA 为 30-40%,再辅以丙烯酸类浆料或 CMC(CMS)浆料。对涤棉织物上浆大多采用 PVA 与变性淀粉的混合浆料,以 PVA 为主体,变形淀粉用量为 30-40%,再添加丙烯酸类浆料或 CMC(CMS)浆料;有的还采用以 PVA 为主的纯化学混合浆料。国内浆料生产在规范化

、系列化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2 纺织浆料的发展状况 淀粉是最为传统的经纱上浆材料,对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浆膜硬而脆,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后期,由于各种新型纤维的出现以及各种新型织机,尤其是无梭高速织机的发展,原淀粉已不能适应经纱上浆的工艺要求,继而出现了化学浆料(CMC 及变性淀粉)和合成浆料。 (一)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作为原淀粉的进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种类繁多,但从化学结构上分,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代: 第一代,转化淀粉,包括酸解淀粉、糊精及氧化淀粉。较原淀粉具有较低的聚合度、粘度;好的水分散性和粘度稳定性;在使用中可以采用更高的浓度。 第二代,淀粉衍生物,包括交联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及阳离子淀粉。这类产品提高了对合成纤维的粘附性;增加了浆膜的柔韧性;降低了粘度,提高水分散性和粘度稳定性;使用价值扩大。 第三代,接枝淀粉,这类产品具有淀粉和合成浆料的双重特性,对合成纤维的粘附性更好,浆膜柔软,可用于疏水性纤维上浆,已可部分或全部取代合成浆料。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