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与现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3日

1 有机硅柔软剂的发展历程 有机硅柔软剂由于其主链为-Si-O-,比-C-O-链长,因而分子链更加柔软,具有优良的润滑柔软性能,在纺织后整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早在 1940 年,美国的 Patnode 发表了用二甲基二氯硅烷处理纤维具有防水效果的专利报道。1945 年,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 Elliott 等用甲基硅醇钠在碱性水溶液中浸泡纤维,经加热使纤维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50 年代初,美国道康宁(Dow Corning)公司发现用含 Si-H 的含氢聚硅氧烷处理织物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和良好的透气性,但手感差且有机硅膜硬而脆、易脱落,后将其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并用,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而且手感柔软。此后,尽管欧、美、日等世界各国有机硅产品发展很快,产品很多,但基本上都属于二甲基硅油的机械混合物,统称为硅油型产品,也即为第一代有机硅织物柔软剂,二甲基聚硅氧烷(DMPS)是第一代有机硅柔软剂的代表。 具有端羟基的高分子量的聚硅氧烷较早被认为是理想的织物柔软剂,为便于使用,一般将其制成乳液。1959 年,美国 Dow Corning 公司的 Hyde 等首先申请了乳液聚合法直接生产羟基硅油的专利。直到 1969 年该公司的 Weyenbery 才发表了硅氧烷乳液聚合的研究报告。1972 年,Rocks 发表了用乳液聚合法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乳液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报告。1976 年,该公司公布了用乳液聚合法研制成功 DC-1111羟基硅油乳液及其在织物柔软整理方面的应用报道。该羟基硅油乳液与机械混合乳液不同,它是阳离子型乳液,稳定性好、适应性强,能使织物耐洗牢度提高,从而向永久性柔软整理前进了一大步。随后相继开发出了应用于织物整理的各种类型的羟基硅油乳液,这些均属于第二代有机硅织物柔软剂。 由于第二代有机硅柔软剂存在着功能单一,在使

用中易破乳漂油等问题,国内外有机硅工作者竞相开发了第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即改性有机硅柔软剂。这类产品是通过在硅氧烷侧链上引入氨基、环氧基、聚醚、羟基等各种活性基团,大大提高织物的耐洗性、防缩性、亲水性等,并依靠不同的基团赋予织物不同的风格。目前,人们对有机硅柔软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代有机硅产品上。 在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当中,第一代柔软剂由于不耐水洗,一般与第二代、第三代柔软剂或其他类型的柔软剂及添加剂混合使用;第二代柔软剂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成熟,最广泛的一类;第三代产品有些已经成熟,但有些仍在研究、改进和开发之中。

2 有机硅柔软剂的种类及结构 有机硅柔软剂按其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活性有机硅柔软剂和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2.1 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 这是最早使用的有机硅,称为聚二甲基硅氧烷(DMPS),简称甲基硅油。由于其聚合度不高,本身不能交联,对纤维也不起反应,整理后的织物手感、牢度及弹性均不理想,因此它不能直接作为柔软剂使用,必须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制备成硅油乳液后才能应用于织物。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