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剥色剂M在染色羊绒回丝剥色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6日
程 彦,李美真 (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杨雪清,张梅荣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染色厂经常会遇到染色后纱线回丝大量积压情况,因此对染色纱线回丝进行剥色重新利用就显得很有必要。想要得到颜色较浅的纤维:就必须使用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剥色化学方法剥色是通过还原剂或氧化剂破坏染料分子结构中的发色体系而达到褪色或消色的目的 氧化剂的退色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但还原剂对某些结构的染料发色体系的破坏是可逆的,即其褪色是可以恢复的.如对葸醌结构的发色体系就是如此。 本文选择用还原剂对羊绒染色回丝进行剥色.染料为绒纺企业常用的MF染料、兰纳山CF染料、兰纳素活性染料 此剥色方法对蛋白质纤维有一定的损伤,为降低损伤,需要配合相应的酸性调节剂。以使羊绒在等电点附近受到处理。1 实验原理 从染料的分子结构来看.大多数染料主要是偶氮型结构,少数为蒽醌型结构。偶氮染料的分子中都含有偶氮基一N:N一,染料的颜色与偶氮基结构密切有关。偶氮基可用适当的还原剂将其切断,断裂后生成两分子芳胺.从而达到消色或变浅的目的。 常用的保险粉(低亚硫酸钠)还原剥色一般都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对羊绒纤维损伤较大。染料分子中除含偶氮基一N=N一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含有由若干个共轭双键构成共轭体系的发色基团,染料能显示颜色是由于染料分子中的这些发色基团的存在 利用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可以将染料分子上的共轭体系氧化、破坏,从而达到消色。但纤维在强碱条件下.受双氧水强氧化性的作用而产生降解,因此在剥色过程中会产生强力损失。同理.传统的保险粉(低亚硫酸钠)还原剥色也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故对羊绒纤维损伤较大 因此在保证羊毛纤维的强力不受太大的损失的情况下进行剥色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 实验过程2.1 实验材料及仪器2.1.1 实验原料 纯山羊绒散绒
、羊绒粗纺纱线:瑞士科莱恩公司生产的酸性山德蓝MF染料、CF染料;汽巴兰纳素活性染料;醋酸;元明粉;硫胺;匀染剂UL;阿白哥B。2.1.2 实验仪器 意大利ORINTEX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德国电动式小样机;电子分析天平:YG029G型全自动单纱强力仪:G208C纤维投影仪2.2 实验方法 取4~6个羊绒纱线小样,每个小样重量为2 g,分别在一定用量的剥色剂中进行剥色处理 剥色工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