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与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纺织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对阻燃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多,除了服装类外,如铁路,船舶,汽车运输中的货物用布:港口、码头仓库用的蓬布、遮盖物;建筑物顶棚及箱包用布,建筑内装饰材料,宾馆墙布,办公家具装饰贴面、地毯、家具内衬;交通工具内装饰材料,飞机、汽车、船舶座椅面料,车顶、汽车地毯、行李箱内衬及坐垫等都需进行阻燃整理,其中阻燃棉织物占据了很大一块市场[1-2]。
目前大多数天然纤维用耐久阻燃剂以英国Allbright&wilson公司的四羟甲基氯化膦(THPC)和亨斯迈公司的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Pyrovatex CP)为代表[3-6]。THPC在合成过程中,使用甲醛并且产生双氯甲醚,能够使人致癌,欧盟已出台法规限制其使用:Pyrovatex CP属于酰胺的磷酸酯类化合物,由于使用甲醛和酰胺基进行羟甲基化,导致含有大量的甲醛,同时为了提高阻燃效率,需添加含羟甲基反应基团的交联剂,经过整理后,织物上游离甲醛含量过高且存在后续甲醛释放的问题。在世界“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各国对生产和进口的纺织品要求不含有毒、有污染物质,在纺织贸易方面设立了许多的技术壁垒,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因此,研究开发、生产和使用无甲醛的阻燃剂产品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7-8]。
1 试验
1.1材料与仪器
织物纯棉漂白平布2ltex×2ltex(潍坊龙都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药品甲基膦酸二甲酯(扬州晨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氧化二磷(张家港市飞宇化工有限公司)、季戊四醇(上海科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亚磷酸三苯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辛酸亚锡(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柠檬酸(吴江市昌利化工有限公司)、马来酸(上海卓悦化工有限公司)、次亚磷酸钠(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仪器EHP
1.2 阻燃剂合成工艺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冷凝管的反应器中加入甲基膦酸二甲酯
1.3 织物阻燃整理工艺
处理工艺:浸轧整理液(两浸两轧,轧余率100%~110%)→预烘(
工艺处方:
阻燃剂 柠檬酸/马来酸 次亚磷酸钠 去离子水 | lL |
1.4 性能测试
参考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测定;
采用GB/T3932.1-1997《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的测定条样法》测定;试样测定纬向5次,取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织物断裂强力损失率:
断裂强力损失率=1-( | W0 | )×100% |
W1 |
式中,W0为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W1为整理前织物的断裂强力。
按照AATCC-124测定。
将仪器预热30 min,校零,使用黑筒和标准白板进行调零及校正,然后将布样放在试样座上,待显示值出现后即可记下白度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甲基膦酸二甲酯用量的影响
在反应过程中,甲基膦酸二甲酯用量对阻燃剂的外观、应用性能有直接影响,如表1所示。
表l 甲基膦酸二甲酯用量对阻燃剂的影响
甲基膦酸二甲酯用量/g | 产物 外观 | 耐洗次数/次 | 燃烧炭长/cm | 断裂强力损失率/% |
110 | 黑色 | 30 | 15.6 | 12.4 |
120 | 黑色 | 35 | 11.2 | 17.3 |
130 | 褐色 | 40 | 7.8 | 21.7 |
140 | 黄色 | 50 | 3.9 | 27.9 |
150 | 黄色 | 50 | 4.2 | 28.3 |
160 | 黄色 | 45 | 4.6 | 26.8 |
注:五氧化二磷
由表1可见,随着甲基膦酸二甲酯用量的增多,阻燃剂外观由黑色向黄色发生转变,而且阻燃剂的应用效果也在不断提升:当甲基膦酸二甲酯用量为
2.2 五氧化二磷用量的影响
在反应过程中,五氧化二磷用量对阻燃剂的外观、应用性能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五氧化二磷用量对阻燃剂的影响
五氧化二磷用量/g | 产物 外观 | 耐洗次数/次 | 燃烧炭长/cm | 断裂强力损失率/% |
120 | 黄色< | 35 | 11.7 | 15.7 |
130 | 黄色 | 40 | 8.3 | 20.7 |
140 | 黄色 | 45 | 5.6 | 25.6 |
150 | 黄色 | 50 | 3.7 | 27.4 |
160 | 褐色 | 50 | 3.9 | 26.8 |
170 | 黑色 | 45 | 5.2 | 24.9 |
注:甲基膦酸二甲酯
苯酯
由表2可见,随着五氧化二磷用量的增加,阻燃剂外观由黄色向黑色发生转变,而且阻燃剂的应用效果也在不断提升;当五氧化二磷用量为
2.3 季戊四醇用量的影响
季戊四醇具有四个羟基,参聚合反应,使得阻
燃剂中的羟基含量增加,提高阻燃剂与交联剂和纤
维素的反应几率,因此季戊四醇用量对阻燃剂的影
响较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季戊四醇用量对阻燃剂的影响
季戊四醇用量/g | 产物 外观 | 耐洗次数/次 | 燃烧炭长/cm | 断裂强力损失率/% |
50 | 黄色 | 35 | 14.1 | 16.7 |
60 | 黄色 | 45 | 9.2 | 21.1 |
70 | 黄色 | 50 | 5.5 | 25.4 |
80 | 黄色 | 50 | 3.2 | 27.8 |
90 | 黄色 | 50 | 3.8 | 27.1 |
注:甲基膦酸二甲酯
由表3可见,随着季戊四醇用量的增加,阻燃剂外观不发生变化,但阻燃效果在增加:当季戊四醇用量为
基含量增加,提高阻燃剂与交联剂和纤维素的反应几率,使得阻燃效果增加;当季戊四醇用量为
2.4 阻燃剂用量的影响
在应用过程中,阻燃剂的用量是控制整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纯棉织物阻燃性能和断裂强力损失率的影响较大,如表4所示。
表4 阻燃剂的用量对阻燃性能和断裂强力损失率的影响
阻燃剂g/L | 白度% | 燃烧炭长/cm | 断裂强力损失率/% |
0 | 80.24 | 30.1 | 0 |
150 | 79.68 | 21.8 | 7.8 |
200 | 78.92 | 17.6 | 11.3 |
250 | 77.32 | 13.3 | 18.7 |
300 | 75.11 | 10.2 | 19.5 |
350 | 74.23 | 7.8 | 26.1 |
400 | 73.26 | 4.2 | 28.9 |
450 | 72.54 | 4.4 | 30.7 |
500 | 71.69 | 3.8 | 31.6 |
注:交联剂
由表4可知,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阻燃性能提高,白度、断裂强力下降,损失率增高
2.5 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交联剂在阻燃过程中自身可以缩合成网状结构,也可与纤维素大分子交联,同时还能与阻燃剂缩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学键固着于纤维上,使得耐洗性能大幅提高。采用柠檬酸/马来酸摩尔比为1:1的复配酸作为交联剂,多元羧酸用量对纯棉织物阻燃性能和断裂强力损失率的影响如表5所示。
表5 交联剂用量对纯棉织物阻燃性能和断裂强力损失率的影响
交联剂g/L | 白度% | 燃烧炭长/cm | 断裂强力损失率/% |
20 | 74.24 | 15 | 17.3 |
30 | < 4.68 | 12 | 19.8 |
40 | 73.92 | 9 | 22.3 |
50 | 74.02 | 5 | 26.3 |
60 | 73.61 | 4 | 28.5 |
70 | 73.43 | 3 | 33.6 |
80 | 73.26 | 3 | 37.1 |
注:阻燃剂
由表5可见,交联剂用量达到
2.6 催化剂浓度的影响
为了使阻燃剂、交联剂在焙烘过程中迅速与纤维大分子反应交联,
表6 催化剂用量对纯棉织物阻燃性能和断裂强力损失率的影响
催化剂g/L | 白度% | 燃烧炭长/cm | 断裂强力损失率/% |
10 | 74.21 | 9.7 | 20.9 |
20 | 74.09 | 6.8 | 26.8 |
30 | 74.11 | 4.4 | 28.3 |
40 | 73.76 | 4.5 | 33.7 |
50 | 73.98 | 4.3 | 38.5 |
注:阻燃剂
由表6可见,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织物的阻燃性能有所提高,断裂强力损失率增加,白度变化不明显。加入适量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时间缩短,阻燃效果有
3结论
(1)利用甲基膦酸二甲酯、五氧化二磷和季戊四醇合成棉织物用无甲醛阻燃剂,甲基膦酸二甲酯、五氧化二磷和季戊四醇的用量对阻燃剂的外观及应用性能有显著影响。当甲基膦酸二甲酯用量
(2)所合成的阻燃剂不含甲醛,应用过程中也不使用含甲醛助剂,较为环保。在阻燃剂用量
4 参考文献
[1]Horrocks A R,Kandola B K,Dayies P J,Zhang S and Padbury S A.Developments in flame retardant textiles—a review[J]Po1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2005,88(1):3-12
[2]Galbraikh L S,Zubkova N S,Butylkina N G,Berl in A A.et a1.Method for the flame-retardant processing of textile meterials[P].US Patent 6541068,Apri1 1st,2003
[3]赵雪,朱平,张建波.无甲醛棉用阻燃剂FRC-F的制备及应用[J].印染助剂,2007,24(2):27-30
[4]胡江涛,刘秀森,姚永南,等.一种新型无甲醛耐久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J].印染助剂,2008,25(6):24-27
[5]王玉丰,陆建辉,胥正安,等.纯棉织物无甲醛阻燃整理[J].印染,2009,35(2):35-37
[6]周向东,罗巨涛,孙维林,等.棉或涤纶织物用新型阻燃剂的合成与应用[J].印染,2005,
[7]欧育湘,房晓敏,沈琦.阻燃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评估的最新进展[J].精细化工,2007,24(12):1232-1235
[8]周向东,胡官斌。王伟,等.无甲醛阻燃剂的合成及对棉的耐久阻燃整理[J].印染,2007,33(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