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聚酯微纤维织物后整理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3日
任何直径不大于1 dtex或1 D的纤维通常可定义为微纤维。使用微纤维可获得柔软的手感,丝绸般的外观,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卓越的悬垂性。尽管微纤维与常规细度的纤维(2—3 dtex)化学结构没什么不同,但是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异。 通常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纤维的比表面积(单位:cm2/g)增加,微纤维亦是如此。为获得一定的色泽深度,微纤维染色需要更多的染料。因为表面积大产生的表面反射能力也强(有时是寻常纤维所用染料的三倍才能达到同一效果)。较大的表面积使得微纤维在较低的温度下可获得较高的上色率。 微纤维织物的耐光牢度、升华牢度、耐洗牢度都比粗纤维织成的织物差。微纤维很细,比表面积大,织物结构紧密,为获得需要的外观与手感所做的附加整理,因织物混纺成分不同而使其加工过程比普通织物的加工过程更加复杂。1加工过程 在整理之前最好在机器上施加最低的张力进行预处理,这样可以使后续的湿整理加工更易进行。 在30—40 min内使温度从50℃上升至700℃进行处理,然后进行热洗和冷洗,如有必要可进一步中和。采用低浴比大批量整理。对易起皱的材料可用Zylube CM液进行处理。 PVA浆料中切莫用苏打粉。2漂白工序 若采用亚氯酸钠漂白工艺可在浴槽中加入: 亚氯酸钠 1—3g/1 硝酸钠 1-3g/l 甲酸 1~2g/l(pH=4) GreenscourCP液 1~3 g/1 在900℃条件下作用60 min。接下来进行热洗,然后用苏打粉2-5 g/l以及GeenscourCP液1 g/l中和,用5~10min的时间将温度从90℃上升到950℃,然后进行热洗、冷洗,最后用Neutrafab粉2g/1脱氯,脱氯时要在20min内使温度从60%上升到700℃。3染色 对于普通PES纤维及微纤维,由于要达到相同的色泽深度微纤维所用的染料更多,因此微纤维的上染较早
。所以有必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加入化学药剂及染料时的温度比普通PES纤维染色温度低10~200℃(最低温度低10%,最高温度低200℃)。 (2)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微纤维上染较快,应采用以下方法加以控制: a.若有条件,可采用定量供应(即用计量器定量供应染料或每次间隔2~3 min分4次加入)。 b.缓慢加热,用90 min的时间将温度从400%加热到1 000℃。 (3)由于产生同样的色泽深度需要更多的染料(有时是普通PES纤维所用染料量的三倍),所以加入的分散剂(DispaPDN液)要比普通的分散剂量大,且其分散作用要求要稳定。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