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真丝绸的聚氨酯弹性整理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0日

1.前言

真丝绸以其优良的服用舒适性和独特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它的最大的缺点是形态稳定性差,即在服用过程中容易起皱,尤其在洗后起皱变形更严重。

目前,非甲醛的整理剂,如多元羧酸类化合物对棉织物的整理已取得较大成功,并涌现出不少“免烫”产品。对真丝绸的弹性整理虽也进行了不少研究,但尚未达到高水平。如用环氧树脂、有机硅、多元羧酸类对真丝绸进行整理后,可大大提高织物的干弹性,但提高湿弹性不多。而且对真丝绸的风格影响较大,使手感酷似涤纶,吸湿性大大下降。

为此,我们对真丝绸的非甲醛弹性整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力图在不损害真丝绸优良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其形态稳定性。结果发现聚氨酯树脂具有良好的效果。

聚氨酯整理的原理是:聚氨酯预聚体处理到纤维上后,能在纤维上形成具有弹性的聚氨酯薄膜,并可能与蛋白质分子中的羟基、胺基和羧基等反应,从而提高了整理剂和纤维的结合能力。

2.实验

2.1.材料:

织物:双绉、素绉缎、桑波缎(练白和印花绸)。

药剂:整理剂(聚氨酯树脂),催化剂(碱土金属卤化物),柔软剂等。

2.2.整理方法:

预先称重的织物浸轧整理液(二浸二轧,轧液率为100%左右),然后预烘,最后焙烘。

2.3.测试方法:

干折皱回复角:按GB3819—83垂直法规定进行。

湿折皱回复角:试样平摊在钢丝网上,以1g/L平平加溶液(40℃)浸润5min取出,夹在两层滤纸间,用1kg重圆柱体来回滚动两次,代替GB1819—83中“5.试验用大气”,其余均按GB3819—83进行。

断裂强度:按GB3923—83条样法规定进行。

白度:用白度指数WS表征,采用CE—3000型分光比色仪测试。

透气性:按GB5453—85《织物透气性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3.结果与讨论

3.1.整理剂:

织物用聚氨酯整理液处理后

,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表明聚氨酯树脂能提高纤维大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减少滑移,从而提高了织物的抗皱性能。

表1聚氨酯用量对真丝绸折皱回复角的影响

聚氨酯浓度%

空白

20

30

50

95

折皱回复角

急弹

187

198

218

242

249

250

256

缓弹

238

258

263

282

289

290

293

注:催化剂的用量按比例增加。

如表1所示,随着聚氨酯浓度的增加,织物的折皱回复角(WRA)不断增加,说明丝纤维与聚合物分子间的结合力随之增加,并在聚氨酯浓度到一定值时,基本达到平衡。一方面是由于聚氨酯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不能进入纤维的无定形区,只能与纤维有限的裸露基因反应。另一方面,聚氨酯当浓度高时,会在织物表面形成较厚的整理层,不利于织物回弹性的提高。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