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 (200051)许 莹,浙江工程学院 (310033) 陈建勇
壳聚糖(Chitosan)由甲壳素(Chitin)脱乙酰基制得。由于其资源丰富、无毒、无污染,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开发应用研究进展很快[1]。早在1979年,Allan等[2]就提出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性,此后有许多学者对壳聚糖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3]。本文针对壳聚糖在天然纤维织物抗菌后整理中的应用,研究了壳聚糖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抗菌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P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对壳聚糖在织物上的吸附状态进行了分析。
1 实验1·1主要实验材料 纯棉漂白布(杭州印染厂)、壳聚糖(自制,淡黄色颗粒)、醋酸(分析纯)。1·2实验方法1·2·1棉织物的壳聚糖整理 按所需加工织物的重量,以1:40的浴比计算壳聚糖的用量。精确称取一定量的壳聚糖,并溶解在1%的醋酸溶液中,制成0.25%的壳聚糖溶液,在生化培养箱中保持溶解温度20-25℃,成熟一天后,即为抗菌整理剂。 用预先配制好的相同浓度,不同分子量和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溶液整理织物,整理工艺为:浸泡30min后二浸二轧(轧余率100%)→预烘(10O℃×5min) →焙烘(140℃×3min) →清水冲洗→80℃烘干。1·2·2 壳聚糖与棉织物交联情况的测试分析 在壳聚糖整理棉织物的过程中,壳聚糖和棉织物交联与否及其交联程度,直接影响其抗菌性能。本文用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壳聚糖与棉织物的物理吸附和化学交联情况进行测试和分析。1·2·3 整理后壳聚糖抗菌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