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整理
纺织品引起的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建筑火灾,床上用品和室内装饰纺织品为起火的主要原因 阻燃纺织品指由阻燃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或纺织品经过阻燃处理后,不同程度降低可燃性,能显著延缓燃烧速率,并离开火源后能自熄。 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对纺织品提出了阻燃要求 两种途径:纤维阻燃或织物阻燃根据耐洗程度分为: (1)暂时性阻燃纺织品 水洗即失去,沙发布、电热毯面料 (2)半耐久性阻燃纺织品1~15次温和洗涤,窗帘、幕布(3)耐久性阻燃纺织品 50~200次洗涤,服用织物、床上用品、儿童和老人用织物等1 纺织纤维热裂解纤维燃烧是由于遇到火源而发生裂解并产生可燃性气体、固体含碳残渣等,与空气中的氧接触而发生的。 燃烧就是纤维、热、氧气三个要素构成的循环过程
2 纺织纤维阻燃机理阻燃是指降低材料在火焰中的可燃性,减缓火焰蔓延速度,当火焰移去后能很快自熄,减少燃烧。 要达到阻燃,必须切断可燃物、热和氧气三要素构成的燃烧循环阻燃理论可分为:(1)覆盖层作用 阻燃剂受热后,在纤维材料表面熔融成玻璃状覆盖层,隔绝氧气,阻止可燃性气体的扩散,阻挡热传导和热辐射,减少反馈给纤维材料的热量,抑制热裂解和燃烧反应。如硼砂——硼酸混合阻燃剂,高温下形成不透气的玻璃层(2)气体稀释作用阻燃剂吸热分解后释放出不燃性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氨、二氧化硫等,稀释可燃气体,或使燃烧过程供氧不足;此外,不燃性气体还有散热降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