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易去污整理实验与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9日
易去污整理一种是亲水性的易去污,能够防止番茄酱、咖啡渍、果酱等再次污染织物并能容易去除;一种是疏水性的易去污整理,防止液体污垢、油污及油脂再次污染织物,水中易去除。去污整理与拒污整理的区别在于去污整理可以允许污物渗透到纤维内部,在水中极易去除。本实验重点介绍疏水性易去污整理剂作用于织物,在较高温度焙烘时,能与纤维之间产生较牢固的结合,在纤维表面积聚成连续的三维网状薄膜覆盖在纤维上,形成新的由低表面能原子团组成的表面层,具有一定的拒水拒油性能及优良的易去污性能,去污整理之所以能够将纤维内外的污物非常容易的去掉,要求织物整理后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能够在水中将织物上的污垢去掉,因此,单纯的易去污整理的织物拒水拒油耐洗性不好。同样,易去污整理会受到织物洁净度及水质硬度的影响,本实验只做去污效果及其耐久性受到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实验不同易去污整理用量在不同焙烘温度和时间:150℃X3分钟、160℃X2分钟、170℃X1分钟30秒、180℃X1分钟条件下的易去污效果及其耐久性,并测试拒水拒油的效果及耐久性,测试洗前和10次工业水洗后的整理效果见表2。

表2:去污整理耐久性效果(浓度:g/L,拒水拒油易去污:级)

通过表2中的实验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预烘温度

浸轧去污整理剂工作液,同样,以非接触式热风烘干为宜,避免接触烘干,烘筒的急烘容易使整理剂发生泳移,沾附轧辊,影响整理效果及设备的正常运转。烘干温度不宜过高,以80℃-90℃为宜,控制落布烘干。此时,若温度过低,干燥不完全,影响去污效果及其耐久性,且生产效率低,若温度过高,会使有机氟过早局部交联成膜,使织物内残留水分蒸发时,冲破纤维表面形成的薄膜,影响去污效果及其耐久性。

2)焙烘温度及时间

焙烘温度与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去污效果,焙烘温度的高低,首先要使乳

化剂彻底分解,然后保证有机氟高聚物充分交联或反应。表2中,对于去污整理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焙烘工艺去污效果不一样,7#工艺,随着焙烘温度的升高去污效果稍有下降,去污效果在150℃焙烘达到3.5级,在180℃只有3.3级,8#、9#工艺也一样,去污效果降低了0.5到1级,同时,降低了10次工业水洗后的去污效果,超过170℃焙烘,去污级别在2.5级,最好的是150℃焙烘3分钟,但生产效率低,综合考虑选择160℃X2分钟工艺,无论那种工艺拒水拒油及其耐久性均非常差,几乎没有。

3)拒污整理剂用量

易去污整理剂SR9000是一种含氟丙烯酸形成的聚合物乳胶液,乳胶液是微细球形颗粒的水分散体,作用于织物,在较高温度焙烘时,能与纤维之间产生较牢固的结合。在纤维表面通过机械的和物理的作用,积聚成或多或少的连续的三维网状薄膜覆盖在纤维上,形成新的由低表面能原子团组成的表面层,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优良的易去污性能。特殊情况下,才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能适用于各种纤维织物的易去污整理,保持纺织品的历久常新及污物的极易去除并能保持织物原有的性能不受损害。表2中的7#至9#工艺,在低温焙烘工艺条件下(150℃X2分钟),随去污整理剂用量的增加,去污效果增加,用量在40 g/L时去污效果达到4级,用量在60 g/L时去污效果达到4.5级,10次工业水洗后仍能保证在4级;但是生产效率低。在160℃焙烘时,用量在40 g/L时去污效果达到4级,用量在60 g/L时去污效果达到4.5级,但10次工业水洗后都在3.5级,基本满足大部分货单的要求,实际生产中可以使用40 g/L工艺。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