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纤革进行后整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其摩擦牢度,同时可以提高其表面颜色深度 ,而且加工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本研究所采用的工艺过程为传统的“浸轧-烘干-焙烘”。显然,工作液的组成以及烘干、焙烘的条件等因素对整理后织物的表观色深度和牢度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分别叙述.
第一节 整理工作液准备
整理工作液的组成不同,不仅会影响整理后织物的牢度,同时,对织物的手感和其它服用性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整理工作液的组成为:粘合剂固浆 40~60 g/L交链剂LGFE101 10 g/L 粘合剂一般用于涂料印花色浆中,由于涂料与纤维没有亲和力,要使涂料固着在纤维表面,必须借助于粘合剂,粘合剂在焙烘固化时,粘合剂分子上的反应基团可进行自交联,还能与纤维素的的羟基交联,并能与交联剂发生交联反应,将着色颜料颗粒包覆着于织物上。 交联剂是一类至少具有两个反应基团的化合物,经过适当处理,其反应基团或者和纤维有关基团反应,形成纤维分子间的交联,或者和粘合剂反应,成网状结构的粘着剂膜。在织物上还残存了一些没有洗掉的染料,会影响摩擦牢度。在此加入粘合剂在织物表面覆上一层薄膜是为了提高织物的摩擦牢度,同时也能提高K/S值。 考虑到粘合剂和交链剂的处理会对织物的手感造成影响,曾试过加入柔软剂改善,但是加入柔软剂后织物的牢度很差,所以在工作液中没有加入柔软剂。
第二节 后整理工艺
2.1 浸 轧浸轧过程一方面有利于整理剂在织物中的渗透,另一方面有利于整理剂在织物内部的分布均匀。通过控制轧液率,确定整理剂在织物上的施加量。由于织物所含组分均为疏水性纤维,所以轧余率很低。一般情况下,轧液率控制在30%左右。2.2 烘 干 烘干过程要采用非接触式烘干方式,即热风烘干或红外线烘干。在烘干过程中,织物上的水分随着温度的提高逐渐减少,一方面,整理剂发生聚集成膜;另一方面,由于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