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虎城
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纺织品引起的火灾不断增加。我国近十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的火灾起数为3万一4万起,死亡人数2千一3千人,火灾损失折款2亿~3亿元。1985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死亡10人,受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24.9万元;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死伤300多人,都是因纺织品燃烧引起的。 我国阻燃纤维的研究开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至今,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及企业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试研究,涤纶和丙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但阻燃纤维产品仍处在研究和试验阶段。
1织物阻燃剂 目前所用的阻燃剂大多是磷、卤素的有机物或有机物加无机物,个别的用高分子物质,如环状芳香族磷酸醋、经乙基四澳双酚A(涤纶);氯化聚丙烯、六嗅 环癸烷、乙二酸(五澳苯)酉旨、磷酸三澳苯酷一氯化石蜡、六氯环戊二烯的二聚物等(丙纶);含增效剂的卤化物体系、有机磷化物(锦纶);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澳乙烯、五氧化二锑等(睛纶)及苯氧基磷睛、唆嗡磷酸醋(粘胶)等。 1.1阻燃机理 阻燃剂与燃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的观点认为燃烧有四要素—燃料、热源、氧、链反应。而通常织物燃烧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热分解、热引燃(自燃)、热点燃(燃烧传播)。对不同的燃烧阶段的四要素采用相应的阻燃剂加以抵制,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燃机理及中断相阻燃机理。 不同的阻燃机理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阻燃剂。而不论何种阻燃剂,它的阻燃机理总要设法使织物纤维制品经阻燃处理之后,可能提高其氧指数才是目的。换言之,就是使织物燃烧的临界条件不易达到而实现阻燃的效果。其中,氧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氧指数越高,阻燃效果越好。通常氧指数不应小于28,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已研制出氧指数达到90的阻燃剂。 1.2阻燃剂的分类 机阻燃剂主要在凝聚相起作用;含卤的阻燃剂主要在气相产生作用;很多的有机磷阻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