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树脂整理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2日

(一)一般树脂整理工作液组成(1)树脂初缩体。一般为二羟甲基三聚氰胺(MF)40~8Og/L或2D树脂35~45g/L。(2)催化剂。一般为氯化镁(对初缩体固体物质%)10~12g/L。(3)柔软剂。(4)润湿剂。

工作液中树脂初缩体用量应根据纤维类别、织物结构、初缩体品种、整理要求、加工方法以及织物的吸液率等而定,要求能使整理品的防皱性和其他机械性能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如防皱性最佳而强力下降最少。一般粘胶纤维织物上树脂含量大约是棉织物的两倍。催化剂可使树脂初缩体与纤维素起反应的时间缩短,可减少高温处理时纤维素纤维所受损伤。一般采用金属盐类为催化剂。金属盐催化剂在常温时不影响树脂初缩体的稳定性,只在焙烘时才发挥催化作用。常用金属盐催化剂为镁盐如氯化镁,铝盐如氯化铝,铵盐如硫酸铵,有机酸如柠檬酸、草酸等。氯化镁催化作用较温和,多用于棉织物,铝盐、铵盐、有机酸等催化作用强,宜用于涤棉混纺织物。有时将几种催化剂混合应用,以增强催化效果。这类混合催化剂称为协同催化剂,可以更加缩短焙烘时间。选择催化剂时应考虑到织物是否会受损伤,染料是否会色变,或是否影响色光以及牢度等。柔软剂除了可以改善整理后手感,并能提高树脂整理织物的撕破强力和耐磨性。常用的柔软剂有脂脂长链化合物(防水剂PF)、有机硅柔软剂和热塑性树脂乳液(聚乙烯乳液,聚丙烯酸类树脂乳液)。柔软剂中热塑性树脂类乳液随所用品种不同,可使织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手感,这一类用剂也称为添加剂,有时也可单独应用,如聚氨酯类化合物应用于涤粘中长织物,对弹性、手感等都有良好的效果。润湿剂除了应具有优良的润湿性能外,还应与工作液内其他组分有相容性。润湿剂中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宜,如渗透剂JFC等。与树脂工作液同浴的增白剂仅在花布生产中应用,漂白织物常在树脂整理前增白,如果白度要求不高,也可用树脂、增白剂一浴法。

(二)树脂整理工艺根据纤维素纤维含湿程度不

同,即在干态(不膨化状态)、含潮(部分膨化状态)、湿态(全膨化状态)时与树脂初缩体的反应,有下列几种树脂整理工艺。

1.干态交联工艺此工艺是织物浸轧树脂工作液,烘干后在纤维不膨化状态下焙烘交联。其主要工艺条件为:pH4.5~8,140~160℃,焙烘2~5min。整理后的织物干湿抗皱性均很高,也很接近,断裂强力及耐磨度损失均较大,形态稳定性及免烫性均很好。我国现在采用的普通树脂整理、耐久性电光、轧纹整理等多采用干态交联法。其工艺流程如下:浸轧树脂液→预烘→热风拉幅烘干→焙烘→皂洗→后处理(如柔软、轧光或拉幅烘干)。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