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滨 ,李美真 ,李晓霖
羊绒围巾(或披肩)的一般整理流程为:生修→洗呢→缩呢(加柔软剂、平滑剂)→烘干→中检→轧水→刺果起毛(3—6遍)→蒸刷→中检→蒸呢→裁剪。
1 起毛沟痕问题穗部附近约30 cm处受拉力,因穗处拉力大于布身,导致结构松软的围巾在起毛过程中逐渐形成沟痕,穗根附近尤为严重。起毛沟痕是羊绒围巾整理过程中最常见的疵点,是较为棘手的一个难题。沟痕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围巾的平整和美观。1.1 原料原料是导致起毛沟痕的基础,在跟踪生产过程中发现:优质的山羊绒不易出现沟痕,“绵羊绒”围巾起毛时容易产生沟痕;若纤维的强力受到破坏,则起毛时掉毛量较大,达到规定的起毛密度时起毛次数必须增加,易产生沟痕,因此,起毛前必须测出布身强度,以便调整起毛工艺参数;同样的纤维,浅色绒起毛质量较好,深色绒虽然易产生沟痕,但不易暴露,唯中深色绒,如驼色、枣红色、酱黄色、绿色等最难避免起毛沟痕。1.2 织物组织设计织物组织设计对起毛沟痕有以下影响:若组织纹沿经向分界成隐条或隐格花纹时,易于产生起毛沟痕;当纬密:经密>1时,且二者差值越大时,起毛沟痕越浅,因此设计时一般取纬密:经密>1.1~1.3;充实率过大或过小时都易导致沟痕的产生,实践证明,设计充实率在55% ~70%为宜。1.3 纱穗密度纱穗细、密度大时,经向受拉伸力较为均匀,不易产生深的沟痕,一般取值为9~11个/10 cm。水波纹风格的围巾易出现沟痕,纱穗密度应大一些。1.4 上机回潮率此处的上机回潮率指烘干后、起毛前的回潮率。从跟踪生产发现,此回潮率大小与沟痕的形成关系密切。上机回潮率≥22%时易于起毛,起毛后绒毛丰满,布面平整,沟痕较少。1.5 起毛剂加入合适的起毛剂,有利于起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