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洁纺织品 1990年,德国研究者WihelmBarthlott发现荷叶之所以有自清洁作用,归因于其表面突出的高密度结构。下雨的时候,这些叶子有一种疏水作用,水珠在滚动的过程中就能将灰尘除去。在机织物表面上重现了这种纳米技术,其自清洁过程中被认为是一种技术创新,如图3所示。图3 自清洁荷叶效应 通过改变棉纤维的圆柱结构,使之成树干状。纳米技术的使用,将这些树状结构覆盖在纤维表面,为空气在纤维周围创造一个气垫。当织物受到水分的袭击时,在突触上形成水珠,这些水珠挤压着突触空穴中的空气。从技术角度来说,织物具有超疏水性。同时,这些突触也减少了织物与灰尘的接触,灰尘更倾向于水珠接触,并随着水珠的移动而被带走,从而达到自清洁的作用。抗菌整理 众所周知,由于银的抗菌性,当食物或水在银容器中储存时,细菌或微生物的生长就受到达了抑制。现在,银粒子的抗菌性也被科学家们认识到。微胶囊密封的银微粒或纳米颗粒能够固定在有活性聚合物的纤维上,这种方法能够使银的抗菌性达到持久性的整理效果。银基微胶囊的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银基微胶囊结构
图5 织物抗紫外整理示意图 服装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天冷时保护穿戴者,然而,它也能保护穿戴者免于太阳有害射线的辅射。波长范围在150-400nm内的射线即为紫外线。染料、涂料、紫外吸收剂等都具有抗紫外线功能,他们可以吸收紫外射线,阴止此外射线从织物到皮肤的传播。同有机抗紫外剂相比,ZnO这样的金属氧化物更具有稳定性。纳米ZnO能够提高织物的表面积,增大了吸收紫外的面积,提高了其抗紫外性能。并且ZnO的纳米整理在成本、白度和抗紫外性能上优于银纳米粒子。图5为织物抗紫外整理示意图。 服装上进行纳米整理的特征 1. 纳米整理织物具有保护层,有疏水性; 2. 保护层很难被肉眼察觉; 3. 织物更具抗压性,具有抗菌性; 4. 节省时间和洗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