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Ti02/ZnO热反射涂层织物的研究(二)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1日
王科林,牛家嵘,陈克宁,周 蜜 图7涂层物用量为22.5%时织物的隔热性能 由图3~图7知,织物不论是经二氧化钛还是氧化锌涂覆后,隔热性能均较明显。在热辐射前12 min,同一用量下,二氧化钛涂层织物内侧温度的增加量大于氧化锌涂层织物;当功能粒子用量低于14%时,测试时间内,氧化锌涂层织物内侧温度的增加幅度始终小于二氧化钛涂层织物,其隔热性能优于二氧化钛涂层织物;当功能粒子用量大于14%时,辐照时间超过12 min,氧化锌涂层织物内侧温度的增加幅度大于二氧化钛涂层织物,其隔热性能较二氧化钛涂层织物差。 上述现象可能与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Eg为3.2 eV)比氧化锌的禁带宽度(Eg为3.3 eV)小,以及与二氧化钛表面含有羟基有关。当受到同等强度热辐射时,二氧化钛更易吸热产生电子能级跃迁,从而释放出热量,故起始时其涂层织物内侧温度增加量大于氧化锌。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氧化锌吸收的能量也足以使其产生电子能级跃迁,这时功能粒子对热辐射的反射功能占主导地位。由于二氧化钛的折光指数大于氧化锌,经其涂层后的织物,对近红外热辐射的反射作用,大于经氧化锌涂层后的织物,其隔热性能也优于氧化锌涂层织物。在低用量下,功能粒子对热辐射的吸收占主导地位,所以二氧化钛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不如氧化锌涂层织物;随着用量的增加和辐射时间的延长,功能粒子对热辐射的反射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二氧化钛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优于氧化锌涂层织物。 当用量低于18%时,随着功能粒子用量的增加,在同一测试时刻,涂层织物内侧温度的增加幅度明显下降,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增强。这可能与涂层中功能粒子的数量有关。在低用量时,涂层中所含的功能粒子数量少,与红外光子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率低,发生散射作用的机会就少,所以红外透过多而反射少。随着用量的增加,涂层中所含的功能粒子数量增加,与红外光子发生作用的几率增加,则散射作用增强,红外反射率增
加。当功能粒子用量达到18%时,继续增加用量,在同一测试时刻,涂层织物内侧温度的增加量变化甚小,涂层织物的隔热性能趋于稳定。 图6和图7显示的热辐射-温度变化曲线极为相似。这因为对于一定强度的红外辐射,已经有足够的功能粒子与红外光子发生作用,使之反射,所以再增加功能粒子的用量,涂层织物隔热性能的提升幅度不大,可能造成高用量下功能粒子分子之间范德华力作用增强,而引起团聚,给功能粒子的分散和涂层织物的生产带来麻烦。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保证涂层织物隔热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对于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单功能粒子涂层织物,实际生产中功能粒子的用量不应超过18%,以18%为最佳用量。2.2.2机械性能的比较 表1显示了不同用量下二氧化钛和氧化锌涂层织物的机械性能。表1不同用量二氧化钛和氧化锌涂层织物的机械性能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