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纺织品的抗静电技术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7日
众所周知,静电会引起电子设备或办公自动化设备集成电路(IC)的误动作,破坏贮存器,特别是对电磁波(EMI)和静电感应(ESD)的干扰。这不仅损伤半导体器件,也能造成事故。因此,采用抗静电导电性织物、薄膜、薄板等复合材料,屏蔽电磁波,防止静电效应,以减少静电灾害。  一、纺织品防静电的手段  1、抗静电纤维  合成纤维在摩擦时自然会带电,如何使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避免静电危害?  纺织材料泄漏静电荷的能力与纤维的比电阻有关,为了使静电电压处干不致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水平,纤维的比电阻应小于1010Ω·cm。通常把在标准条件下(相对湿度65%,20℃)达到这一比电阻水平的纤维称为抗静电纤维。  一般合成纤维比电阻多在1013Ω·cm以上,通过吸湿改性方法,可以使纤维达到抗静电的水平。例如用亲水性的聚乙二醇、烷基磺酸钠等与聚合物共混或共聚改性等方法可以改善纤维的抗静电性。但是,这样处理往往会降低纤维的物理性能和耐热性能。而且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抗静电纤维织物在碱减量处理时,亲水组分易被碱液溶掉,并使纤维原纤化,在纤维热定型以及织物精练、染色、洗涤中,抗静电性能都会受到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较多采用的是复合纺丝法,即把纤维制成海岛型或芯鞘型复合纤维,基中岛相或芯部为含抗静电剂的聚合物组分,作为海相或鞘部的基体聚合物对抗静电组分起保护作用,以保持长期抗静电性能,同时不失去纤维原有的风格。  一般抗静电纤维的电阻为108-1012Ω·cm,为了使织物具有抗静电性,抗静电纤维在织物中的混用量要达到50%以上。纤维抗静电性能也会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抗静电效果明显降低。纳米抗静电剂的出现改变了抗静电剂加人量多的现状,目前研制的纳米抗静电剂的加人量在5%-10%左右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导
电纤维  导电纤维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通常把电阻率小于107Ω·cm的纤维定义为导电纤维。用于纺织品的导电纤维应有适当的细度、长度、强度和柔曲性,能与其它普通纤维良好抱合,易于混纺或交织,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耐屈曲、耐氧化及耐腐蚀能力,能耐受纺织加工和使用中的物理机械作用;不影响织物的手感和外观;导电性能优良,且耐久性好。  导电纤维的现有品种类型有:金属纤维(不锈钢纤维、铜纤维。铝纤维、镍纤维等)、碳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有机导电纤维又包括普通纺织纤维镀金属;普通纺织纤维镀碳;碳黑、石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导电性物质与普通高聚物共混或复合纺丝制成的导电纤维;导电高分子直接纺丝制成的有机导电纤维。这些导电纤维从其结构可分为导电成分均一型、导电成分被覆型、导电成分复合型三类。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