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关于树脂整理中的增产与节能探讨

来源:中华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0日

 1 、前言 在一般的整理过程中,最多共有六个工序是在升温下,即在消耗能源的情况下进行,尽管耗能的程度各不相同: 1. 1 将固体物质溶解,制备整理工作液。 1. 2 在烘筒、预烘干设备和拉幅机上,将已浸轧的织物烘干。 1. 3 使用加热的烘筒或钢辊和钢板,将已烘干到剩余水分含量的织物尽可能进行机械定型。 1. 4 在烘焙设备或拉幅机中,将纤维素链上OH基与活性交联剂或自交联树脂进行反应。 1. 5 烘焙后织物进行后水洗(必要时),随后在拉幅机上烘干。 1. 6机械预缩整理后在拉幅机上烘干,当整理涤粘混纺织物时,尽可能在适当工序进行汽蒸。 由于目前能源费用昂贵,因此值得考虑哪个地方可以节约能源,或者将各个加工工序简化或合并,求得节能效果。最后,还要考虑一下各种节能过程,即在这过程中不仅在树脂整理各加工工序,而且也在前面的加工工序,是否可以合并到这个过程中。  2、 溶解 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幺可讨论的。因为绝大多数树脂整理剂不是溶液就是乳液或分散液,柔软剂也是流质的,其它产品也多是溶解好的,不需要再使用任何能源了,唯一例外就是呈粉状、粒状或膏状的二羟甲基脲以及蜡状的拒水剂。但是,迄今这些产品也已供有液体代用品,或者已制成备用溶液方便使用。液态产品需求与日俱增,这是因为这些产品储运简单而且计量也方便。其它原因在于自动化计量设备日益普及,而这些计量设备也只采用液体工作。此外,所有的液体产品都可以在室温下涂布到织物上。 3、 烘干 由于水的化学结构特殊,水的蒸发比热特别高,因此在烘干过程中水分的蒸发是整个整理工艺中耗能最大的作业。使用非水介质例如使用蒸发比热较小的有机溶剂,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的,不仅是因为价格、安全、生理和毒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在催化剂作用下纤维素OH基与N-羟基化合物进行反应时一定要有水存在。只有使用整理剂,例如丙烯酸酯、聚乙烯型或聚氨脂型填充剂、柔软剂和抗

静电剂(脂肪族的特种衍生物)聚硅酮,其中也包括改性的拒水剂或拒油剂时,织物才能用有机溶剂进行加工。因此,有机溶剂的使用潜力非常有限。从这一角度出发,在加工和使用化学药品过程当中要保持完满的灵活性时,即要增产又要节能是不可能的。 不言而喻,水是经济而又无害的一种整理溶剂,它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在纤维中能促进整理剂的分布和运送,而且又是纤维的一种溶胀剂。唯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水的蒸发量尽可能少,换句话说在浸轧中织物的轧液率尽可能小。但是受到各种不同纤维织物的留水率在轧机上的限制,除了在纤维接口内保留的液体量外,即使采用最大的轧辊压力,棉织物的轧液率也至少为50—55%。在过去数年中,发展了一些具有实用意义的方法来代替这种典型的浸轧法。 3. 1 舐液辊给液法 贮槽中存放的整理液能在浸渍辊的表面形成一个均匀、连续的液膜,并把这个液膜转递到在浸渍辊上运行的亲水性布料上。布料在通过给液辊之后的重量使用电子仪器进行测定比较将轧液率测定,并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布匹的走速使轧液率保持恒定。浸渍辊上的液膜不得掉下来,整理液也不得形成泡沫。交联剂和催化剂无泡沫形成的问题,但是有许多含有洗涤剂的产品,例如聚丙烯酸酯、聚乙烯型分散剂、拒水剂乳液以及诸如柔软剂等产品,它们本身具有洗涤性质,在轧液过程中却不出现形成泡沫问题,但是在高浓度条件下却能形成泡沫。为此可加入泡沫抑制剂(消泡剂)但不得破坏上述液膜。最低给液工艺在实践中已成功地应用多年。在作业中要经常组织安全检查,这要视织物的轧液率而定,目前轧液率为30—40%,主要的应用范围是棉、涤棉、轻薄和中厚织物,例如衬衫布、印花布、宽度3米以下的床单。当用于整理绒头织物时,应用在双面整理以便对绒头和反面进行不同的整理,对于硬挺整理、防水整理以及针织品的整理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