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华,陈益人O 前言 竹纤维强度高、弹性好,由其制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悬垂性、吸湿透气性,以及优良的染色和抗菌性能。目前,竹纤维主要依靠抗紫外线整理剂整理来获得抗紫外线效果,所采用的整理剂包括有机和无机两大类。前者主要依靠发色基团(如C=N,N=N,N=0,C=0等)和助色基团(如一NH2,一OH,一S03H,一C00H等)强烈地、有选择性地吸收高能量的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或波长较短的电磁波或其它形式的能量,以起到防紫外线的作用;后者主要利用不具活性的陶瓷、金属氧化物等细小颗粒与纤维或织物结合,增加织物表面对紫外线反射和散射的作用,防止紫外线透过。本试验选用上述两类具有代表性的整理剂SCJ-966和纳米TiO2对竹纤维织物进行整理,并对整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佳工艺。
1 试验 28 tex×28 tex 205根/10 cm x 268根/10 cm竹原纤维织物1.1 SCJ-966整理工艺 坯布练漂→二浸二轧[SCJ-966 2%~8%(owf),固着剂SCJ一939 20—80g/L,轧余率80%]→预烘(100~110 ℃,1~3 rain)→焙烘(110—140℃,1~3 min)→成品1.2 n02整理工艺 坯布练漂→二浸二轧(TiO2 32~80 g/L,轧余率75%)→堆置(3 min)→Na2C03(1~7g/L,1 min)→预烘(110~130℃)→充分水洗→焙烘(100~160℃)。
2 抗紫外线整理影响因素优化 选择抗紫外线整理剂浓度、固着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问等四个主要因素,以长波紫外线(315~400 nm)在竹纤维织物的透射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对经不同试验方案整理后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