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云
多元羧酸作为一种无甲醛的防皱整理剂,已受到普遍的关注,如丁烷四羧酸(BTCA),但其价格昂贵,在工业上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到限制。马来酸酐本身并不适合作防皱整理的交联剂,因为其每个分子中少于3个羧基。然而马来酸酐在焙烘工艺中能自身聚合,形成均聚物;同时马来酸酐在催化剂作用下,还能与其他单体共聚,或与纤维上的-OH和-NH2交联,所以可作为有效的防皱整理剂[1]。 壳聚糖是一种多糖类高分子物,由甲壳质经脱乙酰化得到。甲壳质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类及其昆虫的外壳中,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纺织领域,它是一种绿色的抗皱剂并能赋予织物抗菌性[2,3]。本文主要讨论马来酸酐和壳聚糖同时应用于真丝绸进行防皱整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1、实验 1.1材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11216练白真丝电力纺。 药品:马来酸酐、过硫酸铵、次亚磷酸钠等,均为分析纯。 壳聚糖:食品级,脱乙酰度约90%,分子量约40万。 仪器:WS-SD d/o色度白度计,YG026C型电子织物强力机,YG(B)541D-Ⅱ型全自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 1.2实验方法 1.2.1整理工艺 将真丝绸在含有马来酸酐、过硫酸铵、壳聚糖、次亚磷酸钠等的整理液中二浸二轧,轧余率为80%左右。浸轧后的真丝绸在80℃的条件下预烘2min,然后在150~190℃条件下焙烘1~3.5min,60℃热水充分水洗,冷水洗,烘干,放置24h后测试其性能。 1.2.2性能测试 白度:把试样叠成8层,在WS-SD d/o色度白度计上按“ISO”视亮度(白度)R457测8次,取平均值。 干态折皱回复角(缓弹):按GB/T3819—1997垂直法测定,以经+纬表示。 断裂强力:按GB/T3923.1—1997测定,由式(1)计算织物断裂强力保留率: 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力 断裂强力保留率(%)= 整理前织物
2、结果与讨论 2.1过硫酸铵浓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固定其他工艺条件,仅改变过硫酸铵的浓度,整理后的真丝绸测定其性能,结果见表1。
表1过硫酸铵浓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过硫酸铵用量/% 0 2 3 4 5 6 7 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