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玲,丁丽文
粗纺呢绒进行后整理,目的是充分发挥纤维的优良特性,增强织物的身骨、手感、弹性、光泽,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为了充分发挥粗纺呢绒的优势,降低成本,目前,大量高比例化学纤维含量的粗纺呢绒产品越来越多。用传统的后整理工艺来加工低毛比例的粗纺呢绒,成品风格难以保证,为呢绒绒面风格不受影响,应改变传统的后整理工艺。
1 传统工艺路线的缺陷国内大多数粗纺企业生产粗纺呢绒的后整理工艺路线为:呢坯→生修缝筒→缩绒→洗呢→脱水→染色→脱水→烘干→熟修→起毛→剪呢→蒸刷→蒸呢→检验→折卷→包装→成品。此工艺流程对加工纯毛或羊毛比例较高的粗纺呢绒非常适合,但加工低羊毛比例的粗纺呢绒则产品风格得不到保证,因为化学纤维不具备缩绒性能,传统工艺路线加工低羊毛比例的粗纺呢绒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缩绒后织物绒面效果较差,要依靠起毛工序来弥补,而后道起毛工序破坏了绒面纤维的毡化程度,使绒面膨松,产品容易起毛起球。(2)起毛工序为达到产品绒面丰满程度的要求,使织物纱支损伤较大,这降低了织物的身骨与弹性,造成了手感松软、无弹性。(3)起毛工序在拉绒过程中引起织物纬向收缩较大,相应地烘干下机幅宽与成品幅宽之差较大,致使纬向缩水率增大,引起尺寸稳定性下降。
2 工艺路线的优化为了能够克服传统工艺路线存在的缺陷,充分发挥羊毛纤维的优良特性,提高粗纺呢绒产品的实物质量,达到或尽可能的接近纯毛产品的外观质量和风格特征,需要对粗纺低羊毛比例的呢绒产品工艺路线进行优化,生产中可以采用先起剪,后缩绒的倒整理加工方法,具体工艺路线为:呢坯→生修→起毛→剪呢→缩绒→洗呢→脱水→染色&
3 粗纺呢绒倒整理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