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聚氨基甲酰磺酸酯羊毛防毡缩整理剂的研制与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3日

曲敏丽 阎克路 朱剑

20世纪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0)首先研制出有效成分为聚氨基甲酰磺酸酯(PCS)的水性聚氨酯羊毛防缩整理剂[1],随后德国Bayer和日本第一工业制药也相继推出类似的产品。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聚氨基甲酯磺酸酯羊毛防毡缩整理剂的研究,其中安徽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研制的产品已实现产业化[2],但到目前为止尚不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在PCS羊毛防毡缩整理剂的研究中,都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原料,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的研究较少。IPDI中2个异氰酸基的活性差比HDI大,则反应的副产物较少,可提高产品的质量。聚氨酯是由二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亲核加成而得。反应式如下(以聚醚二元醇为例)[3]。为此本实验以IPDI和不同结构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聚氨基甲酰磺酸酯,经过对合成和封端工艺的优化,获得了防毡缩性能优良的整理剂。1实验1·1 药品 IPDI,质量分数大于99%(自测);亚硫酸氢钠、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等均为分析纯;实验所用聚醚多元醇的性能如表1。表1 聚醚多元醇1·2 聚氨基甲酰磺酸酯的制备[4] 将聚醚多元醇于11O℃抽真空脱水处理2h,然后加入IPDI,控制反应温度恒定(误差±1℃),当预聚体中NCO%达到理论值时,即达到反应终点,降温得到预聚体。 在预聚体中加入一定量乙酸乙酯,预聚体分散均匀后加入一定量乙醇,立即加入量比n(NCO):n(HSO3-)为1:l的NaHSO3的水溶液,体系由混浊变为澄清,继续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了NaHSO3封端的聚氨基甲酰磺酸酯溶液。1·3 防毡缩机理[5] 利用聚氨基甲酰磺酸酯进行防缩整理后的羊毛织物,在一定温度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封闭的-NCO释放出来,恢复活性

,它既可以自身反应形成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聚合物薄膜覆盖在羊毛纤维表面,从而减少其因鳞片而产生的毡缩;又可以和羊毛纤维上的氨基、硫醇基、羟基进行反应,并在聚合物与羊毛之间形成化学键连接,提高了防毡缩的耐久性,也限制了羊毛纤维的移动,防缩效果更佳。1·4 防毡缩剂整理工艺 浸渍[PCS 50g/L(按固体质量分数46%),pH7-8,浴比1:20,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g/L,轧余率70%-80%,20min]→二浸二轧→预烘(80℃ ,3min)→焙烘(160℃ ,lmin)。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