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华 许海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各种防紫外线产品应运而生,如防晒霜、防晒油等已成为夏日热销产品,防紫外线产品逐渐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防紫外线纺织产品的开发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途径:有通过纺丝工艺制造具有防紫外线效果的合成纤维,然后织造成纺织品;也有通过后整理方式,使纺织品提高屏蔽紫外线的能力。纺织品防紫外线后整理比较于纤维制造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适合现代纺织工业的小批量、快交货的特点,受到大家的青睐[2]。用于纺织品防紫外线后整理的整理剂大致分为两大类:(1)利用化合物自身结构变化,吸收紫外线并进行能量转换,将紫外线变成低能量的热能或波长较长的电磁波,从而达到防紫外线辐射目的的有机防紫外线整理剂;(2)通过反射、散射等作用机理降低紫外线透过率的无机类防紫外线整理剂。近年来,纳米材料的优异特性,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特性——可以对紫外线波段有强吸收作用,使得在提高纺织品的防紫外线能力当中成为目前纺织品防紫外线功能整理的又一研究热点,纳米材料应用于织物的防紫外线整理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无毒、无刺激性,使用很安全,是广谱屏蔽剂,对紫外线的中波、长波都有屏蔽作用,透明度较高,便于印染后加工整理。目前,采用的后整理方法大致有洗涤法、浸轧法、浸渍法等吸附法和表面涂层等处理方法[4]。而在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当中,纳米材料的分散性和工作液的稳定性是其整理效果好坏的关键。本实验着重探讨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国产纳米材料的分散性和对纺织品防紫外线功能整理的影响。通过纳米材料的分散稳定性及其在分散液中的粒径大小结合防紫外线效果讨论纳米材料防紫外线的应用机理,希望能对纳米材料在纺织品防紫外线整理的进一步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实验1·1 材料 DJ3、Mn62(浙江舟山明日公司),UV-FPI(市售),均为纳米级
2 结果和讨论2·1 纳米材料分散效果评价 纳米材料颗粒表面的活性高,很容易团聚,形成带有若干弱连接界面的团聚体,严重影响纳米颗粒的分散能力,使纳米效应不能充分发挥[3]。关于纳米材料的分散能力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检测方法。实验中,借鉴有关文献,结合自身条件采用沉降法为主,配合粒径分析仪来衡量分散液中颗粒分散情况。按照1·3工艺配方取纳米材料用量为1%配制测试液,按1·4实验方法,沉降性实验结果均值见表1,粒径检测结果见图1-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