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克键
0.前言GC-180是从豆科类植的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它的化学名称是4-二甲基一11氧糖甙。大量的涂敷实验表明,GC-1800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可抑制5-脂氧合酶活性,阻断肽白三烯达到抗炎和抗过敏抗刺激及止痒的效果,并且对糜烂、烫伤、炎症感染的肌肤有良好恢复作用[1]。毒理学实验表明对皮肤等无任何不良刺激反应[2]。水溶性的GC-1800对纤维无亲和力,我们尝试将GC-1800制成微胶囊,使它转变为不溶于水的物质后整理于织物,使织物具有缓释活性成分而达到洁肤的保健功效。
1.微胶囊的制备1.1微胶囊技术物质微胶囊是近代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已广泛用于医药、农药、卫生用品、化妆品、粘合剂和纺织品加工等方面。微胶囊由外膜(囊壁)和内芯两部分组成,它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物作外膜,将极其微小的内芯物质(液滴或固体等)包覆成半透性或密闭性的微小囊状物,其粒径大小一般在1-500μm,微胶囊的功能主要有(1)定时或逐步释放内芯材料;(2)长期保存不稳定或易挥发的物质;(3)阻止反应;(4)改变物质性质;(5)将液相变为固相。制备抽胶囊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种:相分离法、界面反应法、物理法。相分离法也称为凝聚法,是先将芯材乳化或分散在溶有壁材的连续相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或不良溶剂,或通过其它手段使壁材溶解度降低而从连续相中分离出来,包裹在芯材物上形成微胶囊。对油溶性固体或液体进行微胶囊化称为水相分离法。对于水溶性或亲水性物质的微胶囊化则称为有机相分离。它是指在某一种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种对该聚合物为非溶媒的液体,引起相分离而将芯材物包裹成微胶囊[3]。本实验采用有机相分离法。1.2仪器、药品电动搅拌机、三口烧瓶、METTLER TOLEDO电子天平,Nicdet 510P红外光谱仪。改性天然高分子物LUL(自制),乙酸乙酯(分析纯),液体石蜡(CP),GC-18
2.微胶囊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