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织物功能性整理技术急待发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9日
杨栋棵 一、前言 我国的纺织品功能性整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初以提高织物的抗皱和防缩为目标的树脂整理(即免烫整理的前身)开始,60年代初,我国生产的树脂整理纺织品仅在东南亚市场上畅销。之后应国内一些特殊部门的需要,防水(拒水)、防火(阻燃)和防腐等功能性整理技术也相继开发成功。此后发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先后实现了纺织品阻燃整理、涂层和层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引进了先进的液氨处理设备,缩短了与国外功能性整理产品的差距。但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于1992年颁发的Oeko—tex标准100,以及2002年欧 盟推出的ECO-Label先后成为功能性整理发展的两道坎。前者是国际性民间组织的商品技术标准性质,除了明确禁用阻燃整理剂和生物活性整理剂(即抑菌)外,对其他整理中含有害化学品如甲醛、可萃取重金属等十多项都作了量的限定;后者是欧盟各成员国的生态纺织品的新标准,是禁用功能性整理剂的严格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在最近10多年供过于求的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符合环保要求的功能性整织品始终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二、目前沿用的功能性整理 1.免烫整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降低免烫整理织物上释放的甲醛量进行统的研究。除工艺参考方面的优化试验外,重点对N-二羟甲基二羟基乙(DMDHEU简称2D)的改性作了深入研究。分别以甲醇和多元醇为改性剂部分醚化、充分醚化或高度醚化,直至完全醚化的反应条件探索,完成低、超低甲醛免烫整理剂的开发;使免烫整理织物释放甲醛量能达到Oeko-tex标准100的限量要求。棉织物经液氨预处理后,增强了对免烫整理的先天条件以及水性聚氨酯作为免烫整理的添加剂,对改进免烫织物的耐磨性和进一步抑制释放甲醛等方面都有相当作用。近年来,一些高端客户对40支(~50支)全棉衬衫面料的免烫整理提出的要求是成品断裂强力不低于230N,免烫等级(经5次洗涤后)
要达到3.5级,织物的释放甲醛量达Oeko-tex标准100的要求。据称当初国内没有企业能接此定单,表明现行的轧烘焙常规高温工艺已不能胜任。上海第二印染厂自主开发的湿蒸新技术,可提高织物的湿折皱回复角,达到较高的免烫等级。另外,数十年前开发的潮交联工艺和低温焙烘工艺,在当前的免烫整理中重新发现了它的价值。其中潮交联工艺原来是间歇式加工,现在开发成连续式加工(如Monforts MXL)低温烘焙工艺,以及AP法(Advanced Performance Finising)。当然,不同的新工艺都有其相适应的免烫整理剂品种与之配套。此外,在服装行业中,服装的免烫整理也相当盛行,特别是引进以甲醛为免烫整理剂的气相法(VP)的工艺。免烫整理与抑菌、拒水拒油(防污)等功能性整理复合成多功能性整理,是当前时尚的整理技术发展方向。在20世纪末,为了从免烫整理的源头上消除释放甲醛,开展了以多羧酸为整理剂的酯交联研究浪潮,并取得了相当进展,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可以提供BTCA和聚多羧酸类的无甲醛整理剂,也有部分工厂作过批量性试产。由于工艺稳定性差、成本高和排放废水含磷等原因,无甲醛免烫整理的工业化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