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含磷聚马来酸在真丝织物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来源:金胜男 王祥荣 赵建平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聚多元羧酸用于纤维素纤维抗皱整理效果良好.但纤维素纤维不耐酸,整理后对纤维强力和白度等指标损伤严重。由于蛋白质纤维具有耐酸性较好的特点,近年来,将聚多元羧酸应用于真丝纤维抗皱整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采用自制的不同分子质量含磷聚马来酸(PMA)对真丝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PMA分子质量对真丝织物湿回弹性的影响以及该分子质量PMA进行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探讨了PMA整理对真丝织物性能产生的影响。

1 试验

1.1 材料和设备

织物:真丝12103双绉; 药品:含磷聚马来酸(自制),次亚磷酸钠(分析纯),中性皂片(上海制皂厂)。仪器:WD-5型全自动白度仪,YG026B型电子织物强力仪,D/MAX-3C型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电机株式会社),UltraScan PRO分光测色仪(HUNTLAB).

1.2 整理工艺

选取不同分子质量的含磷聚马来酸(PMA),对真丝进行整理,筛选出湿回弹性较好的PMA整理剂,对该整理剂进行应用工艺优化。

整理工艺:二浸二轧(PMA 180g/L,次亚磷酸钠50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 1g/L,轧余率95%)→预烘(110℃,2min)→焙烘(170℃,2min).

水洗工艺:浴比25:1,中性皂片2g/L,60℃洗涤10min,再用冷水洗5min,自然晾干.

1.3 测试

湿折皱回复角(WCRA)∶ 按照GB3819-83测定;白度:使用全自动白度仪测定,样品折4层,测5个点,取平均值;表观色深:使用分光测色仪测定,样品折4层,测4个点,取平均值;拉伸强力:使用电子织物强力仪,参照GB/T3923-1997测定。力传感量程1000N,拉伸速度100mm/min,隔距长度100mm,布宽50mm;广角X-射线衍射: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粉末法制样,测试条件为CuKa靶(λ=0.154,电压40kV

,电流35mA。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WCRA的因素

2.1.1 PMA分子质量

由图l可见,当粘均分子质量M从156变化到190时,WCRA随着M增大而明显提高.当M>190,WCRA几乎不再提高,故选定M为190的PMA.

图1 WCRA与PMA粘均分子质量关系

2.1.2 整理剂用量

PMA用量与WCRA的关系见图2,

图2 PMA用量与WCRA的关系

由图2可见,随着PMA用量从140g/L增大到180g/L时,WCRA呈明显增长趋势;180g/L时,WCRA达到较大值;>180g/L,WCRA先下降,后增加.综合考虑选择整理剂用量为180g/L.

2.1.3 催化剂用量

资料表明[3],次亚磷酸钠催化纤维上的羟基与PMA上的羧基反应生成酯基,所以,本文在PMA整理真丝过程中,使用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由图3可见,当次亚磷酸钠用量在20~50g/L时,WCRA随着次亚磷酸钠量的增加而增加,50g/L时,WCRA达到最大值.60g/L时,WCRA已经下降,说明当次亚磷酸钠用量芳50gL时,纤维与PMA交联程度有利于提高WCRA,50g/L为次亚磷酸钠的最佳用量。

图3 次亚磷酸钠用量与WCRA的关系

<!--[if !supportLists]-->2.1.4 <!--[endif]-->焙烘温度

由图4可见,焙烘温度从130℃增加到150℃ 时WCRA缓慢提高,从150℃ 增加到170℃ 时,WCRA 明显提高,增幅较大,

170℃时,WCRA获得最大值,>170℃WCRA开始下降,说明焙烘温度在130~170℃时,整理剂与纤维的交联量随着焙烘温度升高而增加,170℃为最佳焙烘温度。

图4焙烘温度与WCRA的关系

<!--[if !supportLists]-->2.1.5 <!--[endif]-->焙烘时间

由图5可见,焙烘时间在0.5~2.0min时,WCRA随焙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2.0min时,WCRA达到最大值,2.5min时,WCRA已经下降.说明焙烘2.0min时最有利于提高WCRA.

图5焙烘时间与WCRA的关系

2.2 PMA整理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2.2.1 白度

由图6可见,白度随焙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在88左右,在2,5min之内,焙烘时间对白度值影响不大.说明该PMA整理剂能有效保持练白织物的白度。综合考虑湿回弹性及白度,选择焙烘2.0min较合适.

图6 焙烘时问与白度的关系

2.2.2 色光

由表1可见,偶氮结构的弱酸性红N-B染料和蒽醌结构的弱酸性绿5GS染料对PMA整理较稳定,整理后织物色光变化较小.

表1 PMA整理前后织物的色度

染色染料

织物

K/S值

L*

a*

b*

<
K/S

弱酸性红N/B

整理前

12.22

45.02

60.77

1.77

1.14

整理后

13.36

43.72

60.46

2.60

弱酸性绿5GS

整理前

7.34

52.49

-33.82

4.19

1.60

整理后

8.94

50.07

-33.99

5.66

2.2.3 真丝结晶性

由图7可见,整理前后Ⅹ-衍射峰的位置及峰形基本不变,表明纤维的结晶区晶格结构没有发生改变[4],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

图7 整理前后真丝的Ⅹ亻汀射曲线

2.2.4 强力

由表2可见,整理后真丝的经向和纬向断裂强力都

有所增加,原因是整理后经向和纬向发生收缩,导致织物密度增加,提高了单位宽度织物的强力,这也反映了多羧酸整理对真丝织物强力的影响较小,但整理后经向和纬向的断裂伸长率都有所降低,原因是分子交联后形成网络结构,使分子间相对移动受到较大的限制,容易使应力集中而导致局部断裂.

表2 PMA整理前后织物强力

织物

断裂强力/N

伸长系/%

断裂功/J

经向

纬向

经向

纬向

经向

纬向

整理前

478.0

351.0

44.2

33.3

487.9

445.0

整理后

496.03

390.0

39.2

30.9

451.5

414.0

3 结论

选取粘均分子质量为190的PMA整理真丝,可以有效提高真丝织物的湿回弹性,粘均分子质量为190的PMA优化应用工艺为:工浸二轧(PMA 18

0g/L,次亚磷酸钠50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09 1g/L,轧余率95%)→预烘(110℃,2min)→焙烘(170℃,2min→水洗。经优化工艺整理,对真丝织物白度、强力、色光的影响较小,交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


1  2  3  4  5  6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