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后整理常规工序对布面颜色的影响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9日

一、后整理工艺概述后整理是布厂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负责把坯布加工成为满足各类客户所需的成品布,为服装厂提供合格的服装面料。对色织布而言,其生产工序包括:烧毛、退浆、丝光、水洗、定型、加色、起毛、磨毛、轧光、树脂、涂层、预缩。根据不同的织物结构和整理要求,后整理选择不同的工艺路线,其中一些特殊整理对LAB-DIP调色打样有特殊要求,打样时需注意。以下就此进行分析。二、GEW后整理常规工序对布面颜色的影响2.1、烧毛:主要是将布表面绒毛烧除,使布面光洁。对布面颜色影响不大。2.2、退浆:通过酶的作用及高温水洗去除坯布上浆料。对布面颜色影响不大,但需注意某些特白布在高温退浆时增白剂沾色对颜色的影响。2.3、丝光:丝光是利用浓碱对棉纤维的作用来增加棉的光泽,强力等。棉纤维在烧碱溶液中发生剧烈膨化,在外加张力的作用下,使棉纤维的形态发生变化,表现在棉纤维上的螺旋状扭曲消失,经向收缩,横向增大,其特有的腰月形截面增大而变园,同时也使棉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发生变化,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性质也有所变化,通常是使布面颜色偏深,且随着丝光碱浓的增加,偏深的程度也增大。2.4、水洗:对含BLUE R染料织物,由于丝光后该染料受碱的作用水洗牢度下降,为保证成品水洗牢度,后整理需在丝光后进行水洗。由此可知,水洗后含BLUE R染料织物将偏浅少蓝。2.5、柔软定型:某些柔软剂由于具有自交联性质,定型时在织物表层成膜,因而具有一定的增深效果,但差异不明显。另外,分散染料在高温时如果升华牢度不好,有可能因染料向表层迁移而影响色光和牢度。2.6、加色:对布面色光和标准差异较大的净色或近似净色布,可通过卷染或CALENDON染色进行色光调整。2.7、预缩:预缩是通过机械作用使织物缩水符合客户要求的方法,对颜色影响不大。三、各类特殊整理对布面颜色的影响有一些特殊的整理方法,对布面颜色会产生较大影响,现归纳如下:3.1、

起毛/磨毛整理:起毛/磨毛整理是利用机械作用使布面上形成或长或短的均匀细密的绒毛,使织物显得蓬松柔软和厚实。经起毛/磨毛整理后,由于表面纤维蓬松,布面表观颜色会偏浅些。3.2、轧光整理:轧光整理是利用机械的磨檫和压力使布面变得光滑平整,具有明亮的光泽。由于轧光后布面对光线的漫反射减少,表观颜色相应变浅,且轧光程度越大,表观颜色变浅越多。3.3、ETI整理:ETI整理由于是在弱酸性条件下(pH=5-5.5)高温焙烘,在树脂、酸、温度等的作用下,布面颜色会发生一定变化,通常使色光偏暗偏浅些,通过FINISH H/L及调色,可对色变程度加以控制。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