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益强烈,衣着追求舒适、自然和保健,因此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多样化、功能化和高档化是纺织品整理和纺织品制备的发展方向。 中国是中医中药的故乡,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古人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更是历史悠久,用现代科学技术挖掘和整理这笔宝贵遗产,可以继续造福人类。中草药不仅能对纺织品染色而且具有医疗保健功效,开发具有多功能的中草药保健纺织品,起到滋润皮肤、抗菌防臭、抗紫外线等保健作用,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 既满足了生态环保的生产需求,又符合健康、功能化的服用要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法、水蒸蒸馏法、超声波与微波法、超临界CO2萃取法、酶法及膜分离技术等[1-6]。中草药对织物的施加方式有把中草药袋缝在服装上、中草药液浸煮织物、中草药染色、中草药后整理及将中草药有效成分加入到纺丝液中进行纺丝[7],前两种织物药性的持久性很差且缺乏耐洗性,目前主要采用后三种方法来实现中草药与织物的结合,制备保健功能纺织品。 1.中草药用于纺织品的染色 1.1 中草药的不同色谱染色性 中草药染料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上看,可分为靛类、蒽醌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苯并吡喃类、二酮类和类胡萝卜素类等;按应用方法分类则可分为媒染类、直接类和还原类等类型;按提取色素的颜色分类有红色、黄色、蓝色、褐色和其他颜色的中草药染料[8]。 D.Gupta等[9]研究了茜草提取液中红紫素和聚酰胺及聚酯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茜草染料的染色机理与分散染料相似,染色现象符合线性的 Nernst等温线。孙戎[10]和Padma等[11]用茜草提取液对酶处理前后的棉、毛织物进行染色处理,发现酶改性可提高茜草染料的染色性能和色牢度,证明用酶取代金属作媒染剂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