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纳米相变胶囊及其整理棉织物的调温性能

来源:林鹤鸣,司 琴,杨 雷,吴明华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3日

相变材料(简称PCM)是一种能够在特定温度下发生可逆相态转变的材料(如固一液态转变)。这种材料在相转变过程中可从周围环境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200~300J/g),并保持自身温度恒定,因此利用其相变过程可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将PCM应用到纺织品上,可以开发智能调温纺织品[1]。复合PCM的智能纺织品可感知并快速对环境以及人体温度的变化做出反应。如温度升高时,PCM熔化为液态,吸收并贮存人体或环境的热量,对人体起到降温的作用。而当温度下降时,液态的PCM结晶,并将以上贮存的热量释放出来,转而又实现保温的功能[2],因此,与PCM复合,织物的服用舒适性显著提高。然而PCM直接使用会不断流失,并对环境(应用体系)产生污染,故应将其胶囊化[3-5]。根据胶囊化PCM粒径的大小,胶囊分为2类:第1类为微米胶囊[6-9]平均粒径在1~10μm;第2类为纳米胶囊,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10].将胶囊分散于纺丝液中制备调温纤维时,纳米胶囊不易堵塞喷丝孔,且对纤维的力学性能影响小。采用整理工艺制备调温纺织品时,纳米胶囊易进入纱线内部[12],可以降低黏合剂用量,改善整理织物的手感和整理牢度。另外,纳米胶囊比表面积大,可显著提高PCM的热效率[13]。本文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等单体的共聚物为壳材,包裹2种相变蜡,制备了不同相变温度的2种纳米相变微胶囊,研究了胶囊的特性。采用整理工艺制备调温织物,研究了整理织物的调温性能,并测试了整理织物的透气性。1实验部分1.1材料苯乙烯(st,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烯酸丁酯(BA,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MAA,上海五联化工厂);过硫酸钾(KPS,宜兴市第二化学试剂厂);相变石蜡(南阳石蜡精细化工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汕头市西陇化工厂);纳米相变胶囊A或B(自制);黏合剂WX一351(聚丙烯酸酯类,张家港

市德宝化工);增稠剂HIT(BASF(中国)提供)。32tex精纺纯棉双面纬编珠地纹针织物。1.2仪器和设备PEDSC一7差示扫描量热仪(PerkinElmer公司);JSM一100X型透射电镜(日本JEOL公司);YG461D型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YG(B)606D型平板保温仪;Raytek红外测温仪;RJ一350m轧染机(上海双翼实业公司);M.6型连续式织物定形烘干机(新瑞开发科技有限公司);JY92一I1型超生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纳米相变胶囊及整理织物的制备胶囊A(或B)的制备:将精馏的St(9g)、BA(1g)和MAA(0.1g)单体与相变石蜡(A。或B。,10g)混合均匀,倒入溶有SDS(0.1g)的水溶液(70g)中,磁力搅拌预乳化10min,然后进行超声细化(8O次,每次5s,间隔4s)得到细乳液。将制得的细乳液倒人带冷凝器、搅拌器、高纯N,接口的250mL四颈瓶中,通N230min除氧后,将反应装置浸于68℃水浴中,然后加入引发剂KPS(0.1g)水溶液(10g),引发聚合。5h后,反应结束,得到相变胶囊A(或B)。织物浸轧整理工艺条件及流程:浸轧整理液(黏合剂1%,增稠剂1.5%,纳米相变胶囊A或B20%,二浸二轧,轧余率120%)一预烘(8O℃×1h)一焙烘(130℃×3min)。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