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预定型机织物保型性能的研究

来源:孙绯 陈利 张一帆 孙颖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8日
随着先进复合材料加工工艺的发展,人们对于复合材料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要求越来越高. 采用复合材料预成型技术可以生产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部件,而对于形状复杂的曲面结构,常常要求复合材料增强体具有较强的成型能力和保型能力.关于二维纺织复合材料成型的研究报道有很多[1~6],集中在简单形状的变形. 而对于预成型体制备工艺中预定型织物的保型性能还研究得很少. 预定型织物是指将干态蓬松态的织物结构借助特殊的定型材料进行预定型处理,从而使织物最大化地保持所需要的形状,确保装模过程中织物的形状和结构保持不变. 织物的保型性能,是指织物在不起拱或不起摺的前提下,直接适应曲面的变形,并能保持这个形状的能力. 二维平面织物在变形为三维曲面形状的过程中,纤维的取向和排列均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对制品的各种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并最终影响制品的形状保持能力;另外织物的变形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便会产生折叠、起皱等严重缺陷,使制品不能使用. 因此,研究二维织物的保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从预定型织物的保型性方面入手,主要研究定型剂浓度对二维预定型机织物保型性能的影响,并评价其保型效果.1 实验部分1.1 试样的制备本实验所用原材料采用T300 3 K碳纤维的5 枚缎纹织物和斜纹织物,织物密度均为7 根/cm. 采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制的定型剂对织物进行预定型处理:将定性剂采用溶液法溶于丙酮,分别配置成占织物干重4.5%、8%、15%的溶液,均匀涂刷于织物上,随后采用室温晾干的方式脱去溶剂. 试样尺寸为30mm×80 mm. 1、2 保型性测试由于保型性能的大小暂时还不能量化,要评价一种织物保型性能的好坏就必须找出与其相对应的可测量指标. 对于预定型织物这一特殊材料的弯曲回弹性目前尚无适用的测试方法标准,而这一性能又是能够反映保型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参照标准GB/T
3819-1997 纺织品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采用折皱回复角来表征织物的变形回复性:将织物在不同角度下折叠加压并加热5 min,然后在同样压力下冷却3 min,继而移去负荷,随后试样慢慢出现张角,用量角器测量卸除负荷后不同时间的折皱回复角.折皱回复角的松弛过程如图1 所示.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 定型剂浓度对回复角度的影响图2 为采用不同浓度的定型剂处理后预定型织物回复角的蠕变规律.由图2 可以看出,随着定型剂浓度的增加,预定型织物的回复角度变化逐渐缓慢,即形状保持能力的稳定性增强. 从图2 中还可得知,随着定型剂浓度的增加,预定型织物的回复角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预定型织物含胶量的增加,纤维束之间以及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粘结作用也逐渐提高.由此可见使用定型剂制备预定型织物时应尽可能选择较大的定型剂浓度,不过还要考虑到定性剂在织物中的渗透性,否则会产生定型剂分布不均的现象.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