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怎样解决植绒产品绒面星点现象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植绒布绒面产生星点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由于绒毛质量及直流电源控制不当造成。绒毛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切毛质量差,会产生绒毛长度不匀及熔融绒毛,这些均会造成绒毛星点现象。当短绒毛中含有较长绒毛时,长绒毛尖端静电场较周围静电场强,绒毛直立,其近旁静电场较弱而磁力线又呈辐射状,使晚到的绒毛呈倾斜状,妨碍粘合剂的扎入,因而这部分绒毛密度低且牢度差,经后整理便形成星点。另外,由于长绒毛周围绒毛倾斜,在光线的作用下,使绒面反光不一,视觉上产生明显的星点。 为防止绒毛在高速气流输送时因摩擦产生静电而结成绒球,一般在绒毛后处理时加入抗静电剂。但植绒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仍难免使绒毛结球。对于大面积图案植绒,直流电源输入极网的电压和电流一般分别为40~50kV和10~15mA之间,基材线速8m/min。实践中发现,当高压植绒室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与负极高压网相连的耐高压材料表面积聚了一层很薄的导电膜,使正负极网间原有的“漏导电流”由10~15mA逐渐降至1~1.2mA,这就对绒毛植入粘合剂的状况产生了影响。经观察,静电植绒时部分绒毛在上下快速运动中,只与基材上的粘合剂接触而并未植入,带上微量粘合剂之后又飞升至网面;在其飞升同时,因带粘合剂和静电荷,迅即成绒球落于基材表面,若落在未完全植好的图案上,则由于绒球对周围绒毛的排斥作用,使半成品产生星点。 为解决星点现象,应调整好工艺,要精洗绒毛;其次,在第一次植绒后进行第二次植绒,并使输入静电网之电压和电流有所提高,这样,第一次植绒时产生的绒球,经二次植绒时,因较高电压和电流作用重新上飞,同时绒球位置空白处马上有绒毛植入补平,而绒球连续跳动无法停留在一个点上。如此,星点现象基本上可得到解决。

1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