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论 VS,PE,与T3S三者比较,PE比较安全。撕破强力与断裂强力都能兼顾。 四.问题探讨 1.复配[11] 有机硅柔软剂特别是氨基硅油,对纤维具有平滑性、弹性和柔软性,季铵盐柔软剂也有同样特性。但是氨基硅油使织物滑爽特别明显,而柔软性和丰满性则不如季铵盐柔软剂,季铵盐柔软剂则反之。因此如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柔软剂或进行复配,可以得到满意的柔软整理效果。其结果如表6。 表6不同柔软剂的柔软效果 序号 柔软剂类型 用量(owf) 柔软度(经/纬)克力/cm2 压缩弹性% 1 季铵盐(10%) 3% 1.63 75.8 2 甲基硅油(85%) 0.6% 1.74 77.1 3 氨基硅油(17%) 3% 1.6 80.4 4 1+2 3%+0.6% 1.44 80.6 5 1+3 3%+3% 1.48 83.4 表6所示,4#复配物的柔软度和弹性优于季铵盐和甲基硅油单独使用;5#复配物的柔软度和弹性同样优于季铵盐和氨基硅油单独使用时的整理效果。2.强力在柔软剂商品介绍中,可以看到,有不少的柔软剂自称有提高织物强力的作用,实际情况是;某一个柔软剂凡能提高织物撕破强力的,必然是同时降低织物的断裂强力。这在全棉产品的后整理中极为明显。事实上单纤维的强力没有变化,织物上了有润滑作用的柔软剂之后,受力时织物的内应力发生变化,撕破强力因斜向内应力的分散而提高,断裂强力因垂直向的纱线抱合力减小而降低。定型后的T/C织物,这方面的影响较小。3.耐洗性 蜡与类蜡物质(包括合成蜡)都不溶于水,皂化值越小,化学性越稳定,融点高一点的耐洗性较好。加工性类蜡物质,耐洗性与洗涤条件有关,棉织物采用中温碱性洗涤,丝毛织物采用中温中性洗涤,因此后者耐水洗性较易过关,另外,加工性类蜡物质,亲水值增加的不多,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有机溶剂。可以耐丝毛类织物的干洗。 后整理用柔软剂,离不开乳化剂的乳化,柔软剂被分散的越细,织物整理时的可及度越高,柔软效果越好。乳化剂与柔软剂一起附着在织物上,对柔软剂的耐洗性有不同的影响。反应性柔软剂;能与纤维发生键合的,能自缩聚成膜的,或者有可交联性基团在交联剂(或偶联剂)作用下可交联成膜的,受乳化剂的影响较小;与乳化剂共融制得的自乳化,可再乳化的柔软剂,则影响较大。 对纤维有亲和力的柔软剂用竭染法工艺处理的受乳化剂的影响较小,处理织物的耐洗性较好。 各种柔软剂的耐洗性,可以从商品用途说明中反映出来,用作水洗柔软剂的属于不耐洗产品,用作家庭或工业服装水洗的后处理柔软剂,属于半耐洗产品,用于印染加工织物柔软整理(包括与树脂整理同浴)的是耐洗性产品。在本资料的柔软剂产品介绍章节中可以查到。不过,也有个别的商家把二甲基、羟基、胺基有机硅柔软剂都说成是耐洗产品,我们在工作中曾经用硅元素定量分析,测试过二甲基有机硅在棉和纯涤纶织物上的耐洗性,五次普通水洗(洗涤剂5克/升,30℃,20分钟,水洗晾干为一次,重复五次)后,棉上的保留率<30%,涤纶上的保留率<50%,另外,我们还迂到过一次STU-1(反应性自交链胺基有机硅)在真丝毛巾上耐洗性下降的质量变故,从玻璃板上铸膜(在玻璃蒸发皿中,定量注入柔软剂乳液,缓慢烘干),可以查出呈表面光滑的不溶不熔透明薄膜者,耐洗性很好,薄膜上有不干性粘液的,耐洗性很差。 为此采用铸膜试验,可以检出柔软剂的成膜性,再溶性(在温水中搅拌乳化)和不溶性。对判断柔软剂的耐洗性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