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纳V型牵伸装置,如图7—2—9所示。
牵伸型式的主要特点是:
(1) 后罗拉中心抬高12.5或13.5mm。
(2)后上皮辊沿后下罗拉表面后移,使后上皮辊和后下罗拉中心连线与水平线夹角成25~31。
图7—2—9 依纳V型牵伸装置
(3)后下罗拉前移,中、后下罗拉中心水平距离缩短为40mm左右(适于纺棉型纤维)。
(4)采用了喂入曲面导纱喇叭。
V型牵伸可使喂入后牵伸区中的纱条在后罗拉表面形成一段包围弧。由于后罗拉抬
高形成的曲线牵伸和适当的粗纱捻回配合,后罗拉附近形成较强的摩擦力量,使后牵伸区中的纱条获得较高的集合,纤维的变速点前移,牵伸纱条不会扩散,反而逐渐向中罗拉收缩集合,形成狭长V字形,以较高的纱条紧密度喂入前牵伸区,使总牵伸倍数得以增大。
在V形牵伸中,后区牵伸是为前区牵伸作准备,当喂入前区的纱条具有较好的均匀
结构和较高的紧密度,在前区皮圈牵伸的控制下,形成均匀稳定的摩擦力界,达到改善成纱条干的目的。
V型牵伸依靠纱条在抬高的后罗拉表面形成的包围弧(包围角81~85,弧长约
19mm)来增大后罗拉摩擦力界强度,并向前扩展,在粗纱捻回的配合下,纱条在后区牵伸过程中形成狭长V字形,与较小后区罗拉中心距的配合,使浮游区长度缩短为35mm左右,提高了牵伸区中喂入前区纱条的紧密度,增强了前区摩擦力界强度,防止皮圈中部出现内凹失控,加强了对纤维运动的控制。
V型牵伸并不是用提高后区的牵伸能力来提高总牵伸能力,而是通过改善喂入前区的纱条紧密度和内在结构,并在前区皮圈牵伸的配合下,进一步提高前区的牵伸能力,达到增大总牵伸能力的目的。
在工艺条件不变,总牵伸为47.1倍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后区牵伸倍数,用依纳
V型牵伸装置纺13tex涤棉纱,其结果如表7—2—3所示。
表7—2—3 不同后区牵伸倍数与纱线质量
从表中可看出,成纱条干CV%值和粗、细节都随后区的牵伸倍数增大而增大,因此后区牵伸仍以偏小掌握
V型牵伸后区罗拉中心距纺棉时为40mm左右,纺涤棉纱时为44mm左右,而罗拉握持距却增大到60mm左右,浮游区长度缩小到35mm左右,故特别适宜于整齐度差的短纤维纺纱,它既能有效地控制短纤维,又不致拉断长纤维,与普通牵伸相比,纤维的扩散显著减少,短纤维被较好地握持在牵伸纱条中。而且,由于后区牵伸配合,使进入前区牵伸的纱条内纤维伸直平行度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前区牵伸纱条的内在结构,可提高成纱质量和增加牵伸倍数,使它的总牵伸能力可比普通牵伸装置提高30%~50%。
V型牵伸工艺潜力的发挥都是在前上皮辊采用软弹性的情况下取得的。表7—2—4
为不同硬度上皮辊对纱条不匀率的影响。
表7—2—4 不同硬度上皮辊对纱条不匀率的影响
从表中可见,成纱条干不匀率随着前上皮辊硬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硬度小的前上皮辊可使横向摩擦力界更加均匀,使前钳口下的纤维得到强有力的握持,对改善成纱质量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