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聚酯/棉坯布定量分析的退浆工艺比较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1日


2.3 不同退浆工艺对涤/棉含量分析结果的影响

   将同一样品分别经过四种退浆处理后参照 GB/T 2910.11—2009进行化学定量分析。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若未采取退浆处理,溶解法进行定量分析后聚酯纤维含量仅为48.93%,与采用退浆工艺处理的样品分析结果误差约5%。由此可以发现,75%硫酸对于织物上浆料的溶解增大了棉纤维含量的比重,从而偏离真实的组分比例。

分析4种不同退浆前处理样品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酸退浆和氧化退浆对应的聚酯纤维含量高于碱退浆和酶退浆。碱剂可能造成溶解过程中聚酯纤维破损流失,导致聚酯纤维含量的降低,酶对淀粉浆料作用使布面上可能仍有一些水不溶物,硫酸溶解后相当于提高了棉纤维含量,考虑酸对棉织物的破坏的作用,可能在酸退浆过程中对织物具有破坏作用,对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氧化退浆对应定量分析后聚酯纤维含量虽然不是最高,但其数据的变异系数最小,表明试验的稳定性和可重现性高,更适用于定量分析。


3 结论

   1)对于带有浆料的聚酯/棉混纺织物,非退浆和退浆工艺处理引起的织物含量定量分析结果误差在5%左右,因此采取退浆前处理是必要的。

   2)对多种退浆工艺比较发现,以织物退浆前后失重率表征退浆效果,各工艺的基本差异不大,但化学溶解对应的聚酯纤维含量却出现差异,表明各退浆工艺对于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综合考虑,氧化退浆是最理想的退浆方式,该方法下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数据具有更高的重现性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冯开隽, 薛嘉栋 . 印染前处理[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41-144.

   [2] 黄崇芬. 印染手册(第二版)[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41-47.

   [3] 范雪荣, 荣瑞萍, 纪惠军. 纺织浆料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235-243.

   [4] GB/T 2910.1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S].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