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聚酯/棉坯布定量分析的退浆工艺比较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31日

 1.3.2 退浆工艺

   退浆是印染工艺流程中重要的前处理过程,本文参考《印染手册(第二版)》[2]分别制定出四种退浆工艺的具体试验工艺流程和工作液处方.

                                                                   

1.3.3 退浆效果检测

   退浆率是评价退浆效果的主要指标。退浆效果可使用色卡快速测定,比如TEGEWA评级方法。而适用于浆料退浆效果准确定量测定的方法,针对淀粉浆料有重量法、碘量发以及高氯酸法等,PVA浆料有碘-硼酸法、铬酸法等[3]。对于混合浆料而言,宜采用重量法测定退浆前后织物重量变化,尽管失重部分除浆料外还包含其他水溶性物质,不够准确,但针对同一织物进行化学含量定量分析时,水溶性物质的去除对于结果的精确性是有益的,而且该方法相比而言更为简易方便。

本试验中用织物退浆前后的失重率来表征退浆效果。失重率按式(1)计算。

               

   M——失重率,%;

   m0——退浆前织物干重,g;

   m1——退浆后织物干重,g。

1.3.4 纤维含量定量分析

   依照GB/T 2910.1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4],每个试样取5个测试点进行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涤/棉坯布上浆料的定性

   利用纤维细度仪获得织物退浆前后纤维纵面图像(图1),可以清晰对比发现,退浆前棉织物上有浆料的存在。依照1.3.1的显色试验(如图2所示)步骤,滴加试剂1织物中有部分纱线呈现蓝色;滴加试剂2和试剂3则布面呈现绿色,由此判断该试验样品仅含有淀粉浆料。

图1涤棉织物退浆前后纤维纵向形态对比

图2 织物滴加显色剂后布面颜色变化



2.2 不同退浆工艺对退浆效果的影响

   对同一织物采取四种不同的退浆方式,对比织物退浆前后失重率。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四种退浆工艺下样品的失重率基本保持在10%左右,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退浆效果差异不大。其中,碱退浆工艺获得的失重率最高,可能是碱液在煮沸过程中对样品中的聚酯纤维成分产生破坏,造成重量损失。此外,通过对退浆后的织物图像(如图4所示)观察比较发现,氧化退浆的样品在去除浆料的同时获得了漂白效果。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