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日前中国商务部与欧盟贸易委员会就中欧双方纺织品贸易达成一致协议,昭示国际贸易摩擦可以通过平等协商方式得以解决,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今后低质低价产品绝无出路。正如中国对外贸易“蓝皮书”《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坚决反对通过其他手段变相延长配额体制的做法,但中国政府不鼓励企业通过简单的出口数量增长来开拓国际市场,而鼓励通过技术进步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以实现纺织品贸易的平稳过渡,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将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由此,今年5月底在京召开的第五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特别引人注目,而产业用纺织品如何实现功能化发展,如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成为本届研讨会的焦点。
从本届研讨会上了解到,在当前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膜结构纺织材料和纳米非织造材料最受推崇,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筑、环保、医药、汽车等多种产业。
据专家介绍,由于玻纤和一些合成纤维本身具有强度高、疏水性好、耐腐蚀、防霉防臭等特殊性能,织成织物后再经过适当的聚合物涂层处理,使其功能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纺织材料被称为膜结构纺织材料或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的顶部建设。
国际上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膜结构建筑群,近几年膜结构的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中国膜结构材料发展相对较晚,1997年上海第8届全运会主场馆顶部采用了这种结构,从此翻开了我国采用膜结构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历史新篇。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举办,膜结构材料应用的高峰期即将到来,必将为我国膜结构纺织材料的发展创造良机。
而纳米非织造布是一种复合材料。与会专家介绍说,它是由纳米材料和非织造材料经过一定工艺复合而成,具有特殊优越性能。非织造布是一种高科技新型材料,适应当前市场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纳米技术则是被人们称为继蒸汽机技术、电气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之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主导技术。集两者优势,使纳米非织造复合材料成为名副其实的性能卓越的功能性纺织品,它的发展对21世纪的工业、农业、国防、经济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在特种纤维技术方面,日本是世界领先的国家。尽管日本是纺织品进口大国,但日本的纤维和纺织品生产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特种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创汇,获得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在日本,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所用的大部分纤维和纤维产品都具有功能性,属于特种纺织品。日本工厂所消耗的纤维数量,用于产业用纺织品生产的比例高于服装用,而且近几年来日本生产商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倾向性更加明显。目前,日本可以生产世界上大部分已产业化的高强高模纤维。就特种纤维产品的最终用途而言,信息、交通、环境、安全防护以及普通工业如过滤器和抹布等产业用纺织品的用量越来越大;就特种纤维产品的形式而言,非织造布和复合材料正在受到越来越足够的重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