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纺织品抗菌整理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印染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5日

2﹒3﹒4昆虫抗菌性蛋白质

利用昆虫抗菌性蛋白质是纺织工业利用生物技术的一个方面。昆虫适应环境能力很强,对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有很强的抵抗力。从它们体内分离出抗菌性蛋白质并设法用于纺织品上,是抗菌防臭加工今后努力的方向[18、19]。

3纺织品抗菌加工方法

纺织品抗菌加工方法主要有共混纺丝法和后整理法。

3﹒1共混纺丝法

共混纺丝法主要是针对一些没有反应性侧基的纤维,如涤纶,丙纶等,是在纤维聚合阶段或纺丝原液中将抗菌剂加入纤维中,用常规纺丝设备进行纺丝,可以制成具备抗菌性能的纤维。抗菌剂不仅存在于纤维的表面,而且均匀分散于纤维之中,并且可以慢慢的向外渗透,抗菌效果比较持久,织物手感较好。将抗菌纤维织成布后,所得的抗菌布料主要用于医疗卫生和服装以及工业装饰用布。

3﹒2后整理法

后整理法是指用含抗菌剂的溶液或树脂对织物进行浸渍、浸轧或涂覆理,当通过高温陪烘或其他方法蒸发时,织物上就会沉淀一层不溶或微溶的抗菌剂,从而使织物获得抗菌性能。一般在染整加工最后阶段进行处理,也可以在制成成品以后处理。按菌剂的种类和纤维类别不同可制得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种抗菌纺织品。

溶出型抗菌纺织品是指可以从内部扩散到纤维表面形成抗菌环,从而杀死环内的细菌。这类纺织品耐水洗不好,适用于一次性纺织品或洗涤次数少的纺织品,如医院包扎用绷带、一次性手术服、一次性台布和毛巾等。

非溶出型抗菌纺织品一般通过化学反应在纤维表面接上具有抗菌性能的基团而获得。这些抗菌剂可以与纤维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作用时抗菌剂不能扩散,但与该纤维接触的细菌均可被杀灭,而且抗菌效果较为持久。可用于床上用品、内衣毛巾等纺织品。

4抗菌防臭效果测试

衡量抗菌防臭整理的抑菌、杀菌的效果,即抗菌防臭纺织品的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参考日本和美国的一些方法。

4﹒1AATCC-90试验法

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试验菌种,再紧贴上试样。另取一块未整理织物,贴在同一培养基上作对照。于37℃下培养24h后,借放大镜观察菌类繁殖情况和试样周围无菌区的晕圈大小,同时与对照的试验情况比较。故该法也称晕圈试验法。

4﹒2AATCC-100试验法

目前,在美国的三种抗菌定量试验法中,AATCC—100为惟一的标准试验法。其方法是﹕在灭菌织物上,接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以琼脂培养基培养,培养后与未整理织物相比较,得出细菌减少数。此法适用于容易从被加工纤维上溶出的抗菌剂,而不适用于加工纤维以化学方式相结合的抗菌剂[20]。

4﹒3振荡烧瓶试验法

振荡烧瓶试验法是美国道康宁公司为克服AATCC—100法的缺点而开发的,可用来评价用DC-5700加工的非溶出型抗菌纤维制品抗菌性能。此法为了增强试验菌与试样的接触,把试样投到盛有大量菌液的三角烧瓶中,经一定时间强烈振荡后计测烧瓶内的细菌数,并与振荡前的细菌数比较,定量表示其抑菌率。

5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抗菌纺织品市场广阔,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抗菌纺织品对提高我国卫生保健水平和降低公共环境交叉感染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但目前国内抗菌产品的质量体系尚未健全,还没有相关的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对抗菌产品性能进行检测,消费者也无法从外观上鉴别抗菌性能。因此需要建立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体系﹒使纺织品抗菌整理得到健康的发展[21]。抗菌整理未来的发展是开发安全型新型抗菌剂,探讨安全型整理工艺,克服目前抗菌整理中的不足。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