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缩绒温度对色差的影响
缩呢温度对色差的影响结果见表4。可见温度对色差变化很明显,当漂白绒和脱色绒缩绒温度达到40℃后,色差等级从5级下降到了4~5级,因此漂白绒和脱色绒的缩绒温度建议低于35℃为宜。
3·4 缩绒时间对色差的影响
要达到同样的缩率,漂白绒和脱色绒的缩绒时间较白绒长,白绒30min,脱色绒和漂白绒将近40min,耐摩擦牢度较差的漂白绒和脱色绒在此过程中容易掉色,引起色光变化,实验结果见表5。综上所述,漂白绒和脱色绒织物应当降低缩绒温度,减少缩绒时间。但是漂白绒和脱色绒又难缩绒,因此织造工艺应当做调整。
3·5 缩绒剂对色差的影响
不同缩绒剂及用量对色差的影响结果见表6。缩绒剂HAY71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通过氢键与纤维结合,能充分渗透纤维,缩出密实的绒毛。缩绒剂3#型属阴离子型缩绒剂,与阴离子型染料存在一定的取代置换,导致织物有轻微掉色的现象。缩绒剂对色差的影响明显小于柔软剂。
3·6 拉幅烘干对色差的影响
高温定形时,染料分子活动加剧,部分结合不牢固的染料会脱离纤维热迁移或升华,织物最后的色泽将主要体现为表层染料的色光。由于漂白绒、脱色绒的染色牢度相对差些,烘干后织物更易泛黄,且手感稍显粗糙,因此它们的温度不宜超过90℃,机内停留时间也不宜过长,进呢速度为8m/min,实验结果见表7。
3·7 蒸呢温度对色差的影响
蒸呢温度对色差的影响结果见表8。蒸呢温度超过125℃后,漂白绒和脱色绒织物的色差都会下降到4~5级,因此蒸呢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25℃,应该选择120℃;白绒蒸呢的温度可稍高些为130℃。此外,柔软整理时加入了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减轻了蒸呢氧化黄变的程度。
4 结论
应根据不同原料选择后整理工艺参数,使羊绒织物色光变化降到最低。
①洗呢:温度对脱色绒色差变化明显,应降到35℃左右;漂白绒变化轻微,可适当的降低洗呢温度,介于白绒和脱色绒之间。
②柔软整理:柔软剂都易使织物黄变,随用量加大色差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在满足手感的条件下应该选择用量≤2%(owf)。脱色绒经柔软剂整理变黄最大,应选择低黄变的柔软剂。柔软整理时加入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可以降低黄变。
③缩呢:白绒的缩绒性最好,漂白绒和脱色绒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处理后,鳞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缩呢性能降低。缩绒温度易掉色,漂白绒和脱色绒应适当降低温度,35℃为宜。为降低织物色光变化,选非离子型缩绒剂,用量为2%(owf)。
④拉幅烘干:漂白绒和脱色绒的烘干温度必须降低。
⑤蒸呢:漂白绒和脱色绒蒸呢的最高温度应选择120℃,否则色差都会下降到4~5级,白绒蒸呢的温度可高一些,为130℃。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