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黏均分子质量(Mη)的聚丙烯腈(PAN)超细纤维毡,并通过280℃ 预氧化和900℃碳化进一步制备超细碳纤维毡。讨论了Mη对纤维制备的影响,发现PAN的Mη大于 3×105则不利于静电纺丝,小于5×104则纤维毡发脆,无法进一步加工处理成碳纤维毡。用场发射扫描 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纤维毡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AN相对分子质量的升高,碳纤维的直径和得率增大。此外,抗拉强度测试表明: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超细碳纤维毡的抗拉强度增加。
关键词:PAN;超细碳纤维毡;预氧化;碳化;抗拉强度
超细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碳材料,它的尺寸 小于常规碳纤维(直径约为7~10μm),可达到纳 米级别。超细碳纤维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比表面积 大,导电性能优异。目前对超细碳纤维的应用探索 主要在催化剂载体、电极材料、高效吸附剂、储氢 材料、聚合物增强剂等方面[1-3]。
制备超细碳纤维主要有基体法、喷淋法和气 相生长法3种传统方法,其中气相生长法应用最广 泛,但这些方法不能制备连续的超细碳纤维。目前 制备超细纤维通常采用高压静电纺丝的方法。该方 法由美国人Formals在1934年申请专利[4]。1966年, Simons[5]申请了由静电纺丝法制备超薄、超轻非 织造布织物的专利。
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在碳纤维用量中占 有相当大的比重[6]。电纺丝制得PAN的超细碳纤 维具有连续、密实、直径分布均匀等特点。近年, Young[7]等用静电纺丝制得具有较好电化学特性的PAN超细纤维膜。Wang等[8,9]用PAN/DMF溶液电 纺制备了直径在50~400 nm之间的超细碳纤维。但 是目前研究制备超细碳纤维大都选用相对分子质量 较低的PAN(小于10万),对超细纤维的强度也鲜 有研究。事实上尽管理论上超细碳纤维的计算强度 远远高于工业上现已商业化的碳纤维,但它的实际 强度很低[10],不利于后续的应用。作为高效吸附 材料活性碳纤维的前躯体,超细碳纤维的强度对后 续的活化以及应用影响很大。
本论文通过静电纺丝、预氧化、碳化制备了不 同黏均分子质量(M)η的PAN基超细碳纤维毡, 分析了PAN相对分子质量对超细碳纤维毡抗拉强 度、纤维直径以及碳化得率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丙烯腈(AN)(CP,上海华东试剂工业供销 公司),70℃减压蒸馏去除阻聚剂后放冰箱备用; 衣康酸(IA)(CP,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 司),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后放冰箱备用;偶氮二异 丁腈(AIBN)(CP,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 司),乙醇重结晶后放冰箱备用;二甲基亚砜(DMSO)(AR,上海波尔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丙 酮(AR,上海振兴化工一厂),未经处理直接使 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AR,上海博尔 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高纯氮气(99.99%,上海申 中工业气体有限公司)。
X-射线衍射仪(D/Max-2550 PC,日本 RIGAKU),微量注射泵(74900-00,05,Cole- parmer instrument company,美国),直流电压发生 器(BGG,北京机电研究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JSM-5600LV,日 本JEOL公司),红外-拉曼光谱仪(NEXUS-670, 美国Nicole)t,流变仪(DV-Ⅲ,Brookfield,美 国),电子万能试验机(WDW-20,上海华龙测试 仪器)。
1.2丙烯腈聚合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在DMSO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20%的单体AN和IA(AN∶IA=99∶1)以及引发剂 AIBN(总单体质量的1%),充分混合后倒入聚合 管中,通氮气后将聚合管密封,置于恒温水浴,在 60℃下聚合8 h。然后依次用丙酮和热的去离子水 脱单,聚合物凝固后真空干燥至恒重[11]。改变 DMSO和水的配比可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 烯腈。将聚合物溶解在DMF中,然后用乌氏黏度 计在35℃测量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黏均分子质量 用公式(1)计算。
[η]=KMηα(1)
式中:[η]是特性黏度,Mη是黏均分子质量;以 DMF为溶剂时,参数K和α分别是2.78×10-4和 0.76[12]。
1.3 PAN超细碳纤维毡的制备
1.3.1 PAN纺丝液的配制及静电纺丝
称取适量聚合物溶解在DMF中,60℃下搅拌 2 h至完全溶解,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2 h配制成质 量分数为7%的聚丙烯腈纺丝溶液,在25℃下用 流变仪测定溶液的黏度。将纺丝液吸入注射器后用 12号针头(直径1.2 mm)在电压16 kV、接收距 离25 cm、流量0.2 mL/h下静电纺丝。将所得纤维 毡在15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纤维原丝。纺丝装 置见图1。
1.3.2纤维毡的预氧化、碳化处理
将电纺纤维毡置于烘箱中,在280℃下预氧化
30 min(空气氛围),然后把得到的预氧化纤维毡 在氮气保护下,900℃碳化30 min形成碳纤维毡。 碳化得率由公式(2)计算。
Y=ma/mb×100%(2)
式中:ma为900℃碳化后纤维毡的质量;mb是电 纺纤维毡的质量。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