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在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印染助剂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新途径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8日

2.4助剂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生产的纺织印染助剂品种按德国TEGEWA的分类(纺织品用助剂共有77个门类)有64个门类、3 000多个品种,其中主要品种约600~700个。这与国际市场上纺织印染助剂品种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而且我国各企业生产的不同牌号助剂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企业生产的助剂性能相同或相近,形成你有我有、量小重复、互拼价格的局面。有不少助剂还存在“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例如某些适用于纤维素纤维的助剂,简单地混合其他表面活性剂后未经过详细的性能和稳定性试验便推广到其他纤维上使用,不仅给印染企业造成了损失,也给自身的信誉带来了伤害。这充分说明国产助剂的开发能力比较弱、技术支撑不够强、创新意识缺乏,这与当前纺织印染助剂行业中重复配、轻合成、规模小、力量弱等有关。目前整个行业中合成新表面活性剂和新单体的比例越来越小,虽然复配增效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它具有投入少、周期短、无三废、见效快等优点,但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要掌握复配增效作用的原理,二是要有组成或复配物的表面活性剂和单体或化合物。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常用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约50种,其中主要的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除去禁用的外不到30种。市场上供应的单体或化合物如烷基硅氧烷系列等又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助剂企业没有合成或很少进行合成,主要依靠到市场上采购表面活性剂和单体或化合物作原料,然后进行简单的混合或复配和乳化加工制成助剂。因此,由于目前国产纺织印染助剂中近80%的品种是以表面活性基为基本原料复配或混合制成,受表面活性剂和新单体等种类不多的影响,纺织印染助剂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2.5助剂标准化工作滞后

目前大部分国产纺织印染助剂的质量指标只有常规、通用指标,缺少特性指标,也无针对特性指标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市场所关心的生态环保质量指标,例如德国的Oeko–Tex?Standard 100、欧盟的Eco–label、美国服饰和鞋类协会(AAFA)的RSL等所规定的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的禁用或限用等指标,在国产助剂的标准中或者不完整或者根本没有。所以我国纺织印染助剂从方法标准到产品标准都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现有的一些行业标准如固色剂、分散剂、柔软剂等产品标准已不适应当前的市场要求,必须抓紧修订。另外,标准的执行不力。这些正是造成目前市场上助剂产品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2.6助剂应用技术和服务缺乏

助剂工业是一门精细化学工业,它与染料、有机颜料等工业一样,与市场和用户结合紧密,如何帮助用户选好和用好助剂是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市场的开拓,还涉及企业的生存。但长期来我国的纺织印染助剂企业重制造、轻应用;重买卖、轻服务。不少企业缺少助剂应用技术人才,应用服务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的创新和发展。

2.7品牌建设不力

国际市场上纺织印染助剂生产大公司的著名品牌早就众所周知,它们为这些大公司创造了极大的利益,因为品牌是产品质量的象征,给人以可信度,使用起来更放心,印染企业反映在客户的订单中指定品牌或吊牌的比例越来越高便是最好的印证。但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迄今缺少品牌产品,更没有著名品牌。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德美精细化工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过去几年在品牌建设、品牌培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很有希望。在残酷市场竞争面前,对企业来说品牌竞争是不容忽视的。

2.8行业体制和机制改革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目前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市场变化的步伐,行业的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竞争力等都要求行业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从速解决,而它们也是解决上述新问题的重要保证。

3·创新新途径

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在新形势下将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的新问题,要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努力做到新(创新)、优(优化)、好(服务)。核心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力争早日实现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强国的目标。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