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孔雀羽毛的纳米仿生制备技术及在印染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3日

2.2孔雀羽毛显微结构

在100倍的放大倍数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羽毛在白光照射下呈现彩色(图2(a))。随着观察角度的变换,颜色差别很大,从淡黄到深绿。在放大500倍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羽枝的色彩呈现金属光泽,表面有清晰的鳞片层,呈竹节状结构(图2(b))。

   

因为孔雀羽毛不导电,我们对羽毛样品进行蒸金膜处理,采用1500 V电压,3 mA的电流,蒸金膜处理1.5分钟两次。所选的孔雀羽毛是分别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黄绿色和蓝色的两个区域。图3是黄绿色孔雀羽毛在扫描电镜观察下的微观结构图,放大200倍。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鳞片状结构相同,小羽枝的轴直径平均为50~80μm,每个节的长度平均为30~40μm。

根据文献[1],这些外在结构并不是生成色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对孔雀羽毛更为微观的结构进行了观察。从小羽枝上锁定一个羽毛裂纹,通过更高倍数进一步放大观察其微观结构。图4为孔雀羽毛黄绿色区域的微观结构逐步放大图,放大倍数从1500倍,8000倍,15000倍到最高的25000倍。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