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媒染剂稀土在天然染料染色应用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2日

摘要:文中主要研究了稀土在丝黏混纺针织物的天然染料(栀子黄)染色中的应用。通过试验分析了栀子黄染料的染色性能,筛选了不同稀土,分析了不同媒染方式、媒染剂(稀土)用量、pH值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稀土作为媒染剂的优化工艺:同浴媒染法、稀土(Pr/Nd)2O3用量为0.3%,始染温度为30℃,染色温度为70℃,pH值为3,升温速率为1℃/min。阐述了稀土用于栀子黄染料染色中的媒染作用为:可获得较好的染深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染色牢度。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天然染料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合成染料相比,天然染料无毒、无害,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同时,天然染料染色的织物还具有自然的香味。由于天然染料色素成分的不确定性,使其染色的织物具有自然、朴素、雅致的效果。而丝绸针织物属于高档服装面料,除用作高档礼服外,绝大部分用于内衣、睡衣等贴身衣物,因此,使用天然染料染丝绸针织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2]。

但是,天然染料上染丝绸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天然染料普遍存在染色牢度差的问题,若染色时使用重金属媒染剂进行媒染,还会带来环境问题。因此,考虑利用稀土作为一种新型媒染剂,在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牢度的同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类副族中的钪、钇和镧系元素的总称[3~4]。

1·稀土媒染作用原理

用稀土作为媒染剂对织物进行媒染染色是植物染料-稀土-织物三者形成稳定络合物的过程。稀土离子起络合作用,它作为中心离子与作为配位体的带负电的染料阴离子络合。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为(n-1)d4nS2,可以失去3个电子,原子半径比其他过渡元素大。在其周围可容纳较多的配位体,配位数多为6,具有形成络合物的强烈倾向。稀土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与有机配位体形成配位键,而稀土离子与含羧基的柠檬酸所形成的络合物中,显示部分共价特性,起着多次配位作用。稀土与植物染料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大致与柠檬酸相同。因此植物染料-稀土-纤维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络合物,从而提高染色牢度[5~8]。

2·试验用品和方法

2.1试验用品

2.1.1织物及药品

丝黏混纺针织物(55/45,175g/m2);稀土(Pr/Nd)2O3、CeO2、La2O3、Re·Nd、La2(CO3)3、Ce2(CO3)3;栀子黄染料(食品级),冰醋酸(AR)、氢氧化钠(AR)等。

2.1.2仪器与设备

RY-25012常温染样机、Ad-venturer电子天平、WFJ2100型分光光度计、SF600型计算机测色配色仪、ROACHES耐洗色牢度试验仪、Atlas CM-5摩擦牢度试验仪、JENCO 6371型pH计、U-33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2.2染色工艺曲线

2.2.1同浴法

同浴法染色工艺曲线如图1所示。

2.2.2前媒法

前媒法染色工艺曲线如图2所示。

2.2.3后媒法

后媒法染色工艺曲线如图3所示。

2.3测试方法

2.3.1上染百分率的测试

参照染整工艺试验,上染百分率通过测试染色残液的吸光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上染百分率=(1-nA/mA0)×100%

式中:m为染色前染液稀释的倍数;n为染色后染液稀释的倍数;

A0为染色前染液稀释后的吸光度,A为染色后染液稀释后的吸光度。

2.3.2染色K/S值的测定

使用SF600型计算机测色配色仪按其操作规程测试染色样品的K/S值和相关指标。

2.3.3耐洗色牢度的测试

 按GB/T 3921.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1》测试。

2.3.4耐摩擦色牢度的测试

按GB/T 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3·结果与讨论

3.1栀子黄染料性能分析

3.1.1栀子黄染料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

将栀子黄染料配制成0.02 g/L的溶液,并以醋酸调节pH值分别为3.0、6.8、10.0,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试栀子黄染料溶液在不同pH值(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的光谱曲线,结果如图4所示。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