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 进布→浸轧分散染料(轧液率70% )→热 风预烘(70~100℃)→单柱烘干→焙烘(210℃× 40 s)→浸轧还原液(NaOH 20 g/L,保险粉20 g/L)→ 汽蒸[(100~102)℃×60 min]→冷洗→热洗→烘干 落布
设备 均匀轧车、热溶连续染色机(热风打底机+ 焙烘机),还原皂洗机。
2. 2. 5 抗静电三防同浴整理 处方/(g/L)
三防整理剂HPC-4 20
三防整理剂HPC-1 60
抗静电剂QC-1471 30
醋酸2
工艺 进布→浸轧抗静电及三防整理剂(轧液率 70% )→热风预烘(70~100℃)→单柱烘干→热定形 (180℃×40 s)→落布
设备 均匀轧车、热风打底机、热定形机
3 讨论
3.1 抗静电整理剂的选择
涤纶纤维由于吸湿性差,极易产生静电。赋予纺 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有很多,使用抗静电剂是其中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目前,多数抗静电剂通过吸收 空气中的水分,以提高织物的导电性而消除静电。其 抗静电性能还与环境的湿度有关,因此,当相对湿度较 低时,会对抗静电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在选择抗静电剂的试验中,笔者曾采用抗静电剂 AS-1 30/L和AS-7 30/L同浴整理。这两个整理剂单 用时抗静电效果较好(表面比电阻≤108Ω),但与三防 整理剂同浴或两浴整理中,对防水和防油性能影响很 大,故不宜选用。 经试验,最终选用抗静电剂QC-1471,用量为 30 g/L。单用时,表面比电阻≤108Ω,可与三防整理剂 同浴,但对防水、防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2 三防整理剂的选择
涤盖棉织物在空气介质中临界表面张力(纤维素 纤维为200 dyn/cm,涤纶为43 dyn/cm)大于水的表面 张力(72 dyn/cm),远大于油污的表面张力(20 ~ 40 dyn/cm),因此,在服用过程中无防水性能,也会被 油污沾污。
全氟碳化合物整理剂表面张力为10~16 dyn/cm, 织物经其整理高温焙烘后,氟碳化合物在纤维表面发 生化学交联,形成连续薄膜,使含氟基团在纤维表面排 列指向空气,从而降低了纤维表面的能量,使纤维表面 张力降低至16 dyn/cm以下,小于水和油污的表面张 力,而赋予织物以拒水拒油的性能。
但是,三防整理与抗静电整理本质上是矛盾的。 如前所述,防静电整理剂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提 高织物的导电性能而消除静电,而三防整理是通过降 低纤维表面张力,使其低于水、油污的表面张力,即使 织物含湿量降低。为此,我们在选定抗静电整理剂后, 通过工艺优化并适当增加三防整理剂用量,以达到所 需的性能指标。
试验中,曾选用三防整理剂HPC-1与抗静电剂 QC-1471同浴整理,防水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又加选 三防整理剂HPC-4,它单防水效果好,手感柔软,较为 理想,并可与三防整理剂HPC-1及抗静电剂QC-1471 同浴。3.3 产品指标 色牢度全部达标,防静电性能和三防性能达到客户要求。
4 结论
(1)织物的抗静电功能通过整理剂吸收空气中的 水分而达到,三防整理则降低纤维表面张力,两者整理 效果会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抗静电整理剂和三防整 理剂,通过优化工艺,可使各项功能指标达到客户要 求。
(2)采用抗静电整理剂QC-1471与三防整理剂 HPC-4和HPC-1同浴工艺,整理工艺为:抗静电整理 剂QC-1471 30 g/L,三防整理剂HPC-4 20 g/L,HPC-1 60 g/L,醋酸2 g/L,焙烘条件180℃×4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