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棉纺 >

非洲棉使用生产实践

来源: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3日

吴春春 范焕源(陕西第十二棉纺织厂,陕西宝鸡721005)

我厂2006年累计从非洲的喀麦隆、马里、贝宁、津巴布韦、科特迪瓦(象牙海岸)等国进口原棉超过2 000 t,大大降低了配棉成本,但非洲棉长度整齐度差,短绒率高,细度偏粗,细杂多,色泽发灰或发黄,给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我厂在C18 tex等品种上非洲棉的使用比例高达60%,经过不断摸索改进,成纱质量稳定。表1为非洲棉与国产棉的物理性能指标对比。

可以看出,非洲棉与国产棉在纤维长度基数、短绒率、细度、未成熟纤维含量、含杂率等方面差异较大。

1 纺纱工艺流程

A002D型自动抓棉机→A035型混开棉机→A034型六滚筒开棉机→A036C型豪猪开棉机→A092A型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118lC型梳棉机→FA311型并条机(两道)→A454型粗纱机→FA502→CGA型细纱机

2 纺纱工艺技术措施

2.1 配棉管理

由于非洲棉色泽发黄或发灰,因此在配棉接批时比例应控制在6%以内。进口棉一般为大包,包重在220 kg左右,每次接批只能用l/2包,过渡期不少于3天,以杜绝色差及花纬的产生。

2.2 开清棉工序

(1)由于非洲棉和国产棉物理性能差异过大,为保证成纱质量稳定,开清棉首要任务就是充分混合,保证配棉成分均匀稳定。首先要将挑拣过三丝异纤的棉花经过打包后再上圆盘,以避免棉花虚高造成抓花不匀。同时自动抓包机的工艺参数做如下调整: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为4 mm,抓棉小车下降动程为每次3 mm,做到“勤抓少抓”。

(2)非洲棉大多为机采棉,虽然含杂率不高,但叶杂、带绒籽屑等细杂较多,难以排除,因此清花工艺配置应尽可能减少猛烈打击,以避免使杂质变得更小,多采用自由打击、放大尘棒隔距、多落等措施来除杂。

2.3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是排除非洲棉中所含杂质的关键工序。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小漏底弦长由180 mm截短加工成175 mm,以加大第二落杂区长度,让细杂多落;二是加快盖板线速度,由77 mm/min提高到105 mm/min,增加盖板花量。经测试,C18 tex纱梳棉结杂总数由原来的73个/g降到61个/g,效果明显。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