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单体的影响在制备核壳结构涂料印花粘合剂中,软单体有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甲酯等,硬单体有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丙烯腈等。一般来说,制备核壳结构的过程是将易粘辊的软单体用乳液聚合法制成核心,然后再滴加不易粘辊的玻璃化温度相对较高的硬单体构成壳的分阶段过程。粘合剂主体流出润湿织物并形成连续膜,较硬的外壳在膜表面形成不连续的覆盖层,起防黏的作用,使织物既不发黏又不破坏手感柔软性,且牢度较好。
另外,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和加料方式,也可以使硬质聚合物处于粒子中心,而软质聚合物包在种核周围形成壳层。这样一方面由于软质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低,使乳液在较低温度下连续成膜,在成膜过程中硬核连在一起,使成膜的回黏性大大减轻;另一方面由于粒子外壳是亲水性强的软质聚合物,使乳液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成膜后疏水性强的硬核连接成膜,提高了漆膜的耐水性。
交联单体的影响有限制地加入交联单体可以提高粘合剂胶膜的机械强度,使粘合剂对涂料1的粘着力增强,进而提高印花织物的摩擦牢度。但是当交联剂含量过高时,交联度增大,使得乳胶粒内部结构更致密,与乳化剂分子的结合牢度下降,乳胶粒子内部或表面残余的不饱和基团含量更高,乳胶粒在碰撞过程中发生交联反应的几率加大,进一步参与和其他单体或聚合物形成网状结构的反应,从而形成三维网状聚合物,导致整体凝胶化。所以交联剂用量的增大,会直接导致聚合反应和乳液存放稳定性的下降,因此交联单体用量要适中。
引发剂的影响引发剂是反应的触媒,用量少,反应不完全;用量大,反应剧烈甚至暴聚。因此引发剂适量才能使聚合过程稳定性增加,使聚合反应完全。引发剂有油溶性引发剂和水溶性引发剂两种。我们一般使用过硫酸盐类水溶性引发剂,在反应不完全时还可以引入氧化还原引发剂。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大,乳胶粒粒径减小。温度的影响温度对于反应也有很大的影响,合适的温度能很快引发反应。温度过低,会导致聚合速率下降;温度过高,则会使反应太快,乳胶粒径增大,从而使乳液稳定性变差。
[1][2]下一页>>